春潮只在寺门前——橘洲江神庙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凡外地游客来到湖南省会长沙,都会迫不及待地爬爬岳麓山,游游橘子洲。因这两处自古以来就是长沙的重要风光名胜,尤其是毛主席的那首《沁园春•长沙》更使岳麓山和橘子洲声名大振,大家都想亲临其境,亲身感受“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那种意境。
橘子洲,又名橘洲,旧时称水陆洲。位于长沙市区的湘江中流,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四面环水,绵延十里。旧时“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如今湘江一桥横跨东西,桥上车水马龙。就像一条金色腰带系在苗条的橘子洲身上,南北的环形高架支桥宛如腰带上束着的两朵蝴蝶结。
在橘子洲的北侧,有一座“江神庙”,始建于六朝,原为佛教寺庙,名“水陆寺”。清雍正年间,皇帝下诏“以江神司江渎,利赖舟楫”,遂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刘墉驻节长沙时,曾对江神庙进行过大修。后来因年久失修,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早已残损不堪,到上世纪末只剩下几堵残垣断壁,目前的江神庙是2010年在古建筑原型重修的,分正殿、戏楼、厢房等部分,共两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湘楚式风格。
“一洲浮泛砥湘川,水国居人旧日传。自昔建功三百载,春潮只在寺门前。”这就是明朝谷城王朱常灆笔下描绘的旧时水陆寺景色。
江神庙正殿前方,嵌有黑色大理石,上用金字刻有清朝湖南巡抚李世杰作的《江神庙碑记》(全文如下):“湘江滥觞阳朔山迤逦汇潇蒸诸水北折而下至长沙江澜澄涵不怒作则橘洲浮其中
水经所注橘子洲戍者也考湘江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为樗蒲齿宜若空明净彻千里一碧者独橘洲匹练曳水面如荇藻牵风湘人传其初无根蒂能与波下上盖江之瑰奇灵异谲诡正与是乎聚昔人尾洲建拱极楼雄观俯瞰所以培护墉隍夹辅形势与岳阳黄鹤名胜相望也
雍正八年世宗宪皇帝下诏湖南以江神职司江渎利赖舟楫云雨井牧土田宜秩祀所司又选楼前地作神庙奉春秋庙制既上关国典且与楼并峙奠定中流橘洲益增严整壮丽矣
岁既久栋折柱摧瓦泐甃破上雨旁风无以崇明祀饬钜观至叠议扩撤新而皆不克蒇事今大司空刘公墉驻节长沙时政通民和有愿输金百两呈请劝众捐修者公度不可禁即严饬有司无废无侈无扰众欢趋之不期而集醵金若干遂辇材遴匠作庙重三殿门其前作楼级二层捍其后周遭齿岸颓栏以次凿金嵌石坚致玲珑起庚子讫壬寅工落成而余适奉简命来抚军是邦展庙翼翼凭楼言言栖湘灵于恍惚壮气象以万千水之蛟宫蜃窟陆之隩皋神区与夫湖岳之精英灵淑皆贡献轩豁收纳在岛屿橘柚轩櫺墙屋间是以阴阳和风雨会老幼蕃祉年谷连熟鱼虾菱芡物土之产阗溢街衢盖是役也典制严重神人欢喜固为天子守土吏所不得简陋者也而公皆先余为之余则何幸而承其乏乎书颠末于石志美也
经纪其事者知长沙府事蒋炘会也捐金者别石书之记实也从众志也”
附:《江神庙碑记》作者李世杰简介
李世杰,字汉三,号云岩。贵州黔西人,非科举入仕,“捐例”为官。但办事认真,深受民众拥戴,长官赏识,朝廷重用,从一名“捐例”小官做起,一直成为封疆大吏,一品重臣。不得不说,在乾隆年间的封疆大臣中,实属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