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渝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国保档案/重庆篇)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看上去这个标题比较长,其实是一个机构的两块牌子而已,而且还是先后的名称,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前身就是第三厅,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辖的机构,不知在申报文物单位时为何要弄成并列关系?
资料介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从张治中旧居出来就要摩的司机导航“全家院子”,只有几公里路那一定要去一下,多探访一处国保。跟着导航走厦成线拐上一山坡,这里正在开发,没见到什么房屋,更没有什么老建筑。打算放弃往回走,没走多远忽见路口有个“郭沫若旧居”的指路牌,走近一看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穿的是旅游鞋,坐的是摩托,与铁鞋踏没踏破没半毛线关系。
这是一栋精致的川东民居建筑,坐南朝北,为晚清四合院风格,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前院由前厅、后厅、厢房合围,呈四合院布局。后院为单体建筑,木结构穿逗式梁架,小青瓦屋顶。院内立有郭沫若塑像,还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武汉成立的,第三厅则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组成。厅长郭沫若,阳翰笙任主任秘书。三厅下设第五、第六、第七处。其中第六处掌管艺术宣传,田汉任处长。六处又下设三科,第一科主管戏剧音乐,科长洪深;第二科主管电影,科长郑用之;第三科主管绘画木刻,科长徐悲鸿。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由武汉迁往重庆,为躲避日机轰炸,便在香蕉园设立乡间办公地及工作人员住处。厅长郭沫若亦办公、居住在此。1940年,第三厅改组为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地址没变。
文化工作委员会在郭沫若的领导下,在重庆带领文化界人士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也逐渐成为当时重庆大批文艺界人士开展活动的重要场地。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见证了郭沫若一系列不朽篇章的诞生,也见证了三厅成员以笔代枪、宣传抗战的事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