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渝城——龙门浩老街(网红景区)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为了寻找“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不经意间来到了龙门浩老街。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它的布局跟弹子石老街相似,但视觉享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紧邻嘉陵江,同时有着高低起伏的地形优势,上有龙门一号的观景台,下有南滨路的老街广场。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欣赏浩浩不绝的嘉陵江、如贯长虹的东水桥,都能够获得绝佳的视觉享受。
此处的嘉陵江中原有两块巨石,横江壁立,狭仅容舟,若千帆竞来,唯勇者可入,故有游鱼化龙之龙门神功之叹。重庆人把汹涌回旋于龙门之长长又不宽的江流称为浩。龙门浩的对面便是渝中区的望龙门。重庆开埠后,那些外国轮船只能停靠南岸,于是龙门浩一带的江面上飘扬着各色各样的外国旗帜,逐渐也出现些洋房子、工厂、仓库之类的建筑,后来相继又出现了外国人的领事馆、洋行、别墅的身影。
从上往下看,满目都是清一色的灰墙黛瓦旧建筑,形形色色的结构,各种各样的风格。据介绍各类历史文物建筑有十八处之多。有美国使馆别墅群,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意大利使馆。倚在山坡上的小洋楼,竹栅栏围掩的小院里,满眼竹林深意,木桌边品品茶、藤椅上看看书,闹市间觅份清野自在非“龙门书院”莫属。
龙门浩老街里的石阶就象一条条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街和支巷呈鱼骨形态自然分布。石阶梯道两侧分布着砖木结构、顶上叠瓦的各个时代的小楼房,既有高大上的网红餐馆,也有看似不起眼的小店。整个老街上空弥漫着一股“重庆味道”,段氏炒花生、十多味豆花鱼、猴哥酸菜米线、老外婆春卷等等,数不胜数的重庆美食让人魂牵梦绕。不仅受到本地食客的追捧,也引得不少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南滨路侧不大的广场上,那些逼真的人物群雕,有赤膊马甲背麻袋、扛货箱的脚夫,有西装革履、夹小皮包的洋人;有为了养家糊口拉黄包车的车夫,有穿长衫行色匆匆、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有开豪华小车、手持鲜花把妹的公子爷,有穿长叉旗袍、手撑花阳伞约会的富小姐。统统这些,仿佛在絮絮诉说着关于龙门浩过去的故事。
龙门浩老街交通便捷,上面的观景台离一天门公交站、六号线地铁上新街地铁站不远,观景台可近距离观看地铁过江,红砖砌成的长廊,与近处的红色东水门大桥格外相衬,四周探出头的茂盛绿植,为地铁最佳拍摄观景台带来蓬勃的生机。下面的群雕广场更为方便,江边的南滨路有龙门皓月公交站,专为游龙门浩老街而设。每到夜晚,无论是站在观景台从上往下看,还是处在江边的南滨路从下往上瞧,灯光闪烁轻轨穿梭的东水门大桥,渝中半岛上空的流光溢彩。加上老街贮藏的历史、人文、事件、民俗,当然还有让人魂牵梦绕的小吃美食,给广大游客带来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方位会餐。这样一处集艺术探索、创意体验、休闲餐饮、美学生活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景区,估计想不红都会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