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复圣庙——颜庙(国保档案/山东篇)

标签:
旅游文化 |
山东曲阜城内,除了祭祀圣人孔子的孔庙,还有祭祀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颜庙”。颜庙离孔府很近,仅隔一条鼓楼街。曲阜颜庙开始建在离曲阜约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始建年代不清楚。元大德末,旧庙毁。元延祐年间迁至陋巷故址,明万历年间修建成现存规模。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后来历代统治者对其追回封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年间又改称“复圣”,因此颜庙又称“复圣庙”。
颜回一生没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什么传世之作,只是在《论语》等书里收集过他的只言片语。但为什么历代统治者会对其大加赞赏和追封呢?这与孔子对颜回给予最高的评价和颜回的品德、德行分不开的。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颜回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高度赞扬颜回的德行,称其“不迁怒,不贰过”。意思说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孔子经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概括起来为四个字“贤哉,回也”。
颜庙坐北朝南,前后有五进院落。整个建筑群现存元、明、清三代建筑二十余座,金至清各类碑刻五十余块,占地约两万多平方米。正对颜庙街一座四柱子石牌坊,坊额篆体“复圣庙”三大红字,坊后便是三空的“复圣门”,院里有“陋巷故址”石碑和“陋巷井亭”,陋巷是当年颜回邻居的地方,陋巷井为当年颜回饮用之井,随着历史的变迁,陋巷早已荡然无存,仅留此井成为历史永恒的记忆。
二门叫“归仁门”,为元代颜庙之大门,明、清两朝均重修。门廊里有甲辰(南宋淳佑四年)春二月既望由宣圣五十一世孙孔元措篆书“颜子庙”石碑,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上刻“颜圣红门卓冠贤科坊岁久圮坏于大明万历三十九年蒙钦差巡按直隶等处监察御史马孟祯重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颜伯廉立石”。
三门称“仰圣门”,始建于元,时名“神门”。明正德年间改称“仰圣门”,取《史记》中“高山仰止”之意境,表示人们对颜回的尊崇和敬仰。院内有一四角方形凉亭,亭内立一石碑上面篆书“乐亭”两大字。亭是宋熙宁年间所建,苏东坡曾为此亭作《乐亭记》,抒发对颜子的敬仰之情。
三门北便是“复圣殿”,供奉颜回塑像。始建于元,重修于明。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环周为廊,廊前立四根雕龙石柱,殿内悬清朝乾隆皇帝题的“粹然体圣”匾额。
“复圣殿”后面是“寝殿”,供奉颜回夫人戴氏的地方。始建于元代,明朝以后曾多次重修。元代追究封戴氏为“兖国夫人”,谥“贞素”,明朝后称其为“复圣夫人”。
前面介绍了颜庙的中路建筑,还有东路克己门、祭器库、见进门、退思堂;西路复礼门、杞国公殿、杞国公寝殿等。院子里还有两座御碑亭,亭四周嵌有许多石碑,上面刻有名人游览、谒拜颜庙时的题词和诗赋。这些诗文都抒发了各自对颜子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些刻石的书法和镌刻水平都非常高,是书法学习的珍贵资料。
譬如明礼部尚书王弘海的《颜夫子赞》曰:“孔门称庶几,其惟颜氏子。终日尝如愚,好学实罕比。克复既请事,高坚悟卓儿。具体亦已微,惜未见其止。陋巷想遗芬,贤哉怀阙里。”还有明时山东曹县令钱达道的《谒颜子庙》曰:“阙里称多士,贤哉独坐忘。斋心泯尔我,处世任行藏。轩冕荣何恋,箪瓢乐自将。和风披拂处,血食正无疆。”
据介绍,颜回一生于世无争,他终生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可颜回以及他的老师孔子即使做梦都料想不到,两千多年后中华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构建的和谐社会,比颜回向往的“理想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曲阜复圣庙于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扩展项目,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