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柱体的侧面积”课堂教学记录【龙羽教育网】

(2014-03-01 12:14:50)
标签:

龙羽教育

龙羽教育中小学考试中

“圆柱体的侧面积”课堂教学记录
              龙羽教育培训学校    王龙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推导、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用具: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教具,圆柱体自制实物和模型,制作好的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好一个硬纸片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请问你们在过生日的时候,吃过蛋糕吗?(吃过)知道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吗?出示实物。(圆柱体)

师:对,叫圆柱体,请看大屏幕,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柱?

生:①、③是圆柱。

生:④也是。在小学阶段,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师:第四副图不是圆柱。在小学阶段,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我们所说的直圆柱就是上下一样粗。

 [评析: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要探究的对象]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汽油桶、罐头盒、铅笔(新买的)、可乐瓶(铝制)

师:咦,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你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们给父母送过蛋糕吗?
    
生:送过。

    
师:真孝敬父母。小明的爸爸快过生日了,他想送给爸爸一个生日蛋糕,他知道爸爸最喜欢蓝色,于是他想在这个生日蛋糕盒上全部包上包装纸,可又不知道买多少包装纸最合适,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思考。
     师:看着大家冥思苦想的样子,一定很想帮助这位有爱心的同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柱体及它的侧面积,看看能否有所启示。愿意吗?(没问题)板书课题:(圆柱体的认识及侧面积) 

[评:应用日常生活经验巧妙地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启发诱导  实践创新

1、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

师:瞧瞧,出示实物:茶叶盒、铅笔(新买的)、蛋糕盒它们的外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这些圆柱都有底,有盖并且底和盖都是圆形的。

生:上下两个圆相等。

小结:生汇报师板书(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演示把茶叶盖和茶叶底比较),圆柱除了有两个底面之外,还有什么哪些相同点。

生:它们都是直桶。

师:我们用手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是弯曲的。

生:不是平面呀!就是曲面。

师:掌声鼓励,这个词用的真好,像这样的曲面(用手比划)我们把它叫做侧面,(板书:两底之间的曲面叫做侧面),哪位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而发现规律。]

师: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都有高,那么圆柱体有没有高呢? 

生:有高,高在中间。

生:高也可以在侧面,从上到下也可以做个高。(比划)

生:从这里也可以作个高。……

师:请给你们手中的圆柱做个高,比一比,看谁最先画好。

师巡视,请画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演示。

师:哇,这么多画高的方法,可以画多少条高呢?

生:可以作无数条高。

师板书: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从侧面也可以画)

 

 小结:出示课件:圆柱体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闪动),它们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圆,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闪动),两底之间的曲面叫做侧面(用其它颜色显示)。

 

 

 

[以圆柱体实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找出共同特点,从而获得知识]

2、 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

师:我们认识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其实圆柱还有许多奥秘,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想)

师: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个圆柱?

生:我想看剪开后是什么样的?

师:剪开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我想看剪开后会不会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不可以应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转化来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师:你准备怎么剪呢?

生:我准备沿着它的缝(高)来剪。

师:想法不错,大家一起动手做做,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奥秘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

3:我们小组发现把圆柱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和二个圆。

1:我们小组发现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师:在转化的过程中圆柱体的侧面和长方形的面积变了没有?

1:面积没有变。

1: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

师:好样的!你们小组真团结,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还发现了侧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长。

生:继续摆弄。(约二分钟,没人发现)

师:请每个小组用彩色笔在圆柱的底面画一圈,然后再把纸展开,看看这次有没有新的发现?

3:老师,我发现了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哪个小组能求出手中圆柱体的侧面积?

生:小组讨论。 (纷纷举手,老师提醒已想出答案的学生先不要说,使大家都有思考的机会)。

生汇报师板书:

生:我们小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0平方厘米。

师:请问是怎么算的呢?

生:由于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它们面积没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圆的底面周长×高。(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师:请问你们小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451.96平方厘米)是怎么算的呢?我们小组的意见和第三位一样。

师:要想求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生:必须知道底面周长和高。

师:但你们手中的圆柱体没有底面周长和高,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先用绳子绕圆柱一周,量出它的周长,然后量出它的高,应用公式一算就可以算出来。

师:你们的想法对吗?请看大屏幕,听听“空中课堂”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显示圆柱,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和二个圆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如果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字母C表示,高用h表示,所以S圆柱侧=c×h(板书),

[评析:对圆柱特征的探索,主要是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的,从而张扬了个性,小组讨论有效,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出了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使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正确,从而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兴趣。]

师:如果知道圆柱的半径如何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呢?

生:思考!先根据半径求出周长,再乘以高。

师:为什么这么想呢?

生:因为要想求侧面积必须知道底面周长和高,此题,没有底面周长,所以先想办法求出底面周长。

师:如果知道直径如何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呢?

生:也是根据直径求出底面周长,然后乘以高就可以了。

三、规范认知   构建新知

师:我们学会了怎样计算圆柱侧面积,谁能做这个题?课件出示例1:一个白铁皮通风筒,底面周长 31.4厘米,长2米,做一个通风筒至少要用白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生纷纷举手)

生:这个题就是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师: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通风管两头是通的,没有两个底面,所以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生:这个题求白铁皮多少平方厘米,通风管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谁能大胆地在黑板上为大家演示。

生:2=200厘米

S圆柱侧=Ch=31.4×200=6280(平方厘米)

答:做一个通风筒至少要用白铁皮6280平方厘米。

师:集体订正。

2、放松一下:播放FLASH动画,内容是有关圆柱知识的介绍。

3、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拓展思维   实践应用

师:看来呀!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与我挑战吗?

1、做一做:

①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沿着这个铁皮盒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②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③一个圆柱形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米,底面半径是2米,它的高是多少?请三名同学上黑板做,其他在练习本上做。说出黑板上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出算理。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刚才那位有爱心的同学,买多少包装纸最合适呢?(全部包起来)

生:先用绳测法量出底面周长,然后用直尺量出它的高,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就可以算出侧面积。

生:不对,还有上面和下面也要用包装纸。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对了一半,先算出侧面积,那上,下两个面怎么算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探究。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探究,合作、实践中内化新知,体验情感,显示了多元价值取向。]

 

 

 

 

 

 

板书课题:

圆柱体

 

  

 

长方形的面积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   S圆柱侧 = C h

                      =2rh

总评:

本节课数学教学,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贯穿到教学始终。教学流程细腻自然,通过观察交流,探究,演练,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比分析,反复体验得出“侧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