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或之前因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多再加上计算器较少比较珍贵,所以那时固定资产折旧不能按一项一项来计算折旧,当时是按综合折旧率计算折旧。这就出现了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如果计提折旧就需要改变综合折旧率,月底又是会计较忙的时间,为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所以当月增加了固定资产还是用以前的综合折旧折旧率来计算,等到下月结完帐后有时间了再重新仔细计算综合折旧率,所以出现了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这一游戏规则,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人为规定的,并一直延续了下来。
无形资产
数量少,一般的公司也没有多少无形资产,所以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能及时算出摊销金额来。
如果固定资产从一开始就用了电算化,估计也就当月增加当月计提折旧了,因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当月一般是发票转到财务的月份,这时固定资产已经在使用了还可能使用了不止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当月计提比下月计提折旧合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