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不老去的心——记国画大师赵宝利先生

(2013-06-21 00:27:46)
标签:

文化

书法

国画

分类: 趣人逸事

耕读园里新到了一批笔墨纸砚。大卷的宣纸往大画案上一放,本白的毛毡铺好,旁边一字排开笔架、笔挂、砚台、笔洗、镇尺、印泥……精致热闹,满满的一案子,

耕读园的特聘顾问——国画大师赵宝利老师最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当即手痒,大呼“研磨来!”,看来是非要露一手不可了。园子里的碎催们当然不能放过这个饱眼福的好机会,个个两眼放光,盛水的盛水,研磨的研磨,铺纸的铺纸,转眼万事齐备。赵老师提起笔的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屏息敛气,侍立两旁,目光全集中在饱满的笔尖上,园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赵宝利老师算起来是耕读园的第一位特聘顾问,学问深厚,见识极广,偏偏人又特别和蔼可亲,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却怀着一颗比年轻人还有朝气的心,最是有人缘的一位。各位碎催们虽自知没什么文化,但在赵老师面前没有任何距离感,大家一起吃饭喝茶聊天开玩笑,就差追跑打闹了。

大概真正的大师都是如此,因为心够大,能容世界,所以宽厚平和,如海纳百川。

 

除了国画书法,赵老师的另一个绝活儿是讲故事。平日大家一起吃工作餐时,只要赵老师在,那就算是过年了。肯定会有人提出来:“赵老师讲个故事吧!”必遭大伙热烈响应。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赵老师不紧不慢的放下筷子,喝口茶,徐徐道:“今儿讲个什么呢?就讲讲老北京的地名吧……”

那都是特别特别老的故事,甚至是赵老师小的时候,从邻家奶奶那里听来的。

那也是特别特别好的故事,里面有风土人情,有传奇轶事,有历史文化,更有做人的道理。

老一辈的人,都是听着这样优美的民间故事长大的。到我们这一代,却多已散失,童年就不知不觉的少了几分颜色。这有多可惜!直到三四十岁,脑袋上都开始冒白头发了,返回来听这些故事,晚虽晚矣,却又是一番别样的滋味。

私下商量着,以后一定要在园子里给赵老师办个“大碗茶故事会”。深信许许多多像我们一样的成年人,定会迷上这成年的童话。回去再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传承。

 

不多时,赵老师已经写好了一幅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苏子的感悟,想必亦是赵老师的心声,几句话写尽了自然的广博无私,与慨叹者心灵的豁达积极。

http://s9/mw690/d2ba2333tdf99178a0668&690

书法只是开始,国画是赵老师的本行。兴之所至,赵老师将自己爱惜使用多年的毛笔都拿了出来,一边给我们讲着这些毛笔的讲究和来历,一边随手勾勒出一株淡雅的幽兰。淡雅过后又是浓烈,一幅映日荷花跃然纸上。那荷叶画得气势,墨色沉着饱满,衬得荷花的红别样娇艳,可又不是俗气的艳,是艳而干净,艳而清高,再也不屑与其他颜色为伍似的。

http://s8/mw690/d2ba2333tdf99508be217&690

http://s3/mw690/d2ba2333tdf995341a762&690

 

因为这回买的文房用具比较多,卖东西的老板特意送了几张书法练习纸,就是用清水写上去、干了不留痕迹的那种。赵老师休息的时候,几个碎催便开始对这几张纸动心思,看人家赵老师信手拈来,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一个个蠢蠢欲动起来。仗着自己没文化,也不怕班门弄斧,借了老师的笔墨,挨个上前操练一番。

一时间,纸上各种猫抓狗扒……

碎催们的勇气在于,写完一会儿就干了。干了就消失了,消失了就可以不认账。赵老师一直以了不起的宽容旁观我们糟蹋传统文化,直到那纸上层层叠叠的字已经开始消失时,老顽童的心又上来了。他踱到案前,提笔就着一条空白缝隙,写下一行字——这都是证据!

这都是我们没文化的证据。

这都是我们曾和赵老师共度一个愉快下午的证据。

这都是我们在耕读园里,为了一个梦想而共同努力过的证据。

虽然这证据最终也消失于无形,但在耕读园的记忆中,这一缕墨香,总也不会散去。

 

http://s10/mw690/d2ba2333tdf999bfb02a9&690

 

 

 

 

赵宝利老师:

字立庵,号立者。职业画家,曾受聘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先后师从于李可染先生、白雪石先生、宋涤先生、贾又福先生及范增先生等国画大师。尤擅山水,对国画人物、花鸟及书法亦造诣颇深。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层面机构和人士购买收藏。

http://s3/mw690/d2ba2333tdf99a39f3a3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麦子熟了
后一篇:三哥的得与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