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评课
(2015-11-24 18:50:37)
标签:
数学教育 |
分类: 随笔感悟 |
《数学广角——搭配》评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的三节课,老师们在课中都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各异,让我受益匪浅。现我就赵艳玲老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与各位老师交流。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其意图在于系统而有步骤地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这节课上,赵老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选择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的、蕴含数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很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很自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有序的搭配,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到一些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课堂当中,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一、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本节课,赵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喜羊羊勇闯狼堡救伙伴”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如开密码门,搭配晚餐,合影留念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赵老师在出示了解密码锁的问题情境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采用同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但是,学生仅仅找出排列的结果是不够的。赵老师又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所有的两位数,这样的教学,把分类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方法逐步涌入到学生头脑中,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赵老师在这堂课练习的设计上,一显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老师精心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搭配早餐、合影留念,设计这样的游戏类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练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二显层次性。如,“搭配早餐”这个环节,当学生用卡片摆并记录时,赵老师提示:你能否用更简捷的方式来表示这组搭配?学生分别选取了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实物进行搭配,这就完成了从具体实物抽象到数学符号的转变。特别是2个3,和3个2的设计,与前面所学的乘法知识相联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把握都是不同的,对于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同的见解:
1.在合作后,反馈交流时,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去说。多用“你怎么想的”、“谁听懂了”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避免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孩子。
2.在练习的处理上,我感觉应该给孩子提供讲解解答思路,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即可以让我们老师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也对孩子的能力是一种训练。
3.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有时候,老师一个关注的眼神,都可以让他激动好半天。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只是我对赵老师这节课的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领导、同仁们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