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课标,说教材——《笔算乘法》

(2013-07-15 20:51:10)
分类: 数学之家

学课标,说教材——《笔算乘法》

锦山小学 高婧媛

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下面我从三方面对这一内容进行解读: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3年级的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四)课程内容:

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具体到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是:

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6.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7.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8.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图形与几何: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3.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3.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下面我就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理解。

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本册中第三、五两个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式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式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从估算­­——试算——组内交流讨论算法——明算理及正确书写这4个方面进行安排的。估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方面检查计算的结果。试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口算例题中小刚的方法,还有就是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试着笔算,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交流算法,互相评价,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最好教师引导明算理,并且强调书写格式。

二、单元目标

1、  知识技能:(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笔算遇到的问题,探讨运算规则。

3、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情感态度: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具体的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六、教材解读

⑴例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①呈现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②图下面先出现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

③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⑵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①呈现给学生一幅要解决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问题的情境图。

②下面呈现出不同的估算方法:I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II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做一做,呈现给学生一幅两个小朋友在估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的情境图。用于及时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④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运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在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成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在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⑴例1。(不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②图下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方法。教材借助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③教学时,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⑵例2。(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给学生下围棋的情境图:有两个小朋友下围棋,运用旁边小朋友思考的方式显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由小精灵聪聪告诉大家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并显示算式:19×19____

②接着,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19×19的笔算过程,了解进位的方法。

③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评议时,注意强化不同方法的计算过程,促使学生了解各种方法。对于用竖式计算的评议,突出进位的过程,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把处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问题的技能,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

⑶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3478题,是情境题。教材呈现给学生具体事例的情境,配以文字给学生提供信息数据,提出实际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整理和复习

主要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同时,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⑴呈现给学生哥伦布竖鸡蛋的文章,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约有多少字?接着,教材运用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展示不同的方法。

⑵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接着,借助学生展示方法中的估算、口算、笔算,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相应的计算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成法则,只要求表达的意思正确。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具体怎样突破我是这样设计的:

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例1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数学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问题解决: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同时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优良品质。

教学的重难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措施:

一、              出示主题图,首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也是为下面学生试算做准备。在估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列出算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的题目列算式是很简单的。

二、              试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中学习和探索新知。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              学生汇报: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对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保护、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过程,给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繁简程度与特点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对于用竖式计算,学生在完成     后发生困难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再用哪一位上的数乘24?乘得的数是多少?写在哪?共同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或有的组顺利完成了竖式计算,就请他们向全班同学交流计算的过程,解释为什么用十位上的数乘得的24的个位对准因数的十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四、              练习:例1之后的“做一做”给学生提供了8道题,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要求让学生突出使用竖式计算,因为笔算是计算的通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

练习十五的第34题,是情境题,教材选择学校生活的实际事例,呈现给学生具体情境,让学生先说题意,再独立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