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 字画收购 古玩交易 黄经理:13728651141
0755-61388657
邢窑唐三彩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修胎比较细致,形态逼真,胎质缜密,烧制温度较高,尤其是三彩素烧模印人物俑等器物,与河南巩县三彩的胎质不同,它的工艺水平并不比河南巩县的唐三彩逊色。随着邢窑古陶瓷的研究深入,我相信,邢窑的研究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新的发现,邢窑唐三彩的发现,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不仅为名扬四海的邢窑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也填补了河北陶瓷史唐三彩的一段空白。我建议古陶瓷学者,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邢窑和巩县窑的唐三彩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找出两窑的不同特点,把它们分辨出来,给以科学的命名和确定,使我国的唐三彩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邢窑白瓷的纹饰,多朴素无纹,主要是重胎质和釉色,以洁白、细腻、滋润和类银类雪的洁净色调及朴素大方的典雅造型见长,所以带纹饰的白瓷很少(可能与当时唐代的欣赏水平和制作工艺有关)仅有少量的印花、划花和贴塑等装饰,纹饰相当精美。现将私人收藏的白瓷印花单指盏杯介绍如下(详见插图九):此杯器型为椭圆式花口海棠杯,杯长14.7cm,宽11.2cm,高4.0cm,杯壁厚不足0.2cm,胎质细腻,釉色较白,有微微的水青色。盏杯把手为精细的泥条贴塑于杯子侧面,泥条上有很细密的刻划菱形纹装饰其上(便于使用,以防滑落脱手),杯内底印有菱形花纹,菱形花纹中印有水波纹,在菱形花纹的水波纹中心,模印一单鱼,凸出菱形水波纹的平面约0.2cm高,在菱形花纹的外侧,即杯壁中印有扇形纹饰,纹饰细密而流畅。此盏是邢窑白瓷中,集造型、印花和堆塑为一体的精品。从此盏的器型、胎质和釉色,以及典雅端庄的造型,雍容华贵的盛唐风格,得出此盏为唐代中期产品。此盏虽为残品,但仍不失为高雅精美的邢窑精品,为唐代邢窑细白瓷的断代鉴定和欣赏,留下了难得的宝贵资料。
邢窑细白瓷的代表产品有:上博珍藏的带“盈”字款粉盒、故宫珍藏的皮囊壶、带“翰林”款的白瓷罐、带“盈”字款的浅腹碗、海棠花口盏杯、白瓷兔形枕、白釉执壶双鱼瓶、白釉葫芦瓶(虽为残器,但器型精美饱满,做工修胎规整,可惜没有留下照片),托和杯连体的茶盏、菱花口盘(五代)等细白瓷精品。通过上述邢窑的精品介绍和部分精品照片欣赏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茶瓯诗》,即“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枣花似旋眼,苹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总之,邢窑细白瓷从胎、釉、造型和烧制方法等技术水平上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创造出如此精湛、高雅和端庄的细白瓷(即使用现代细白瓷的标准来衡量,也完全符合要求;因为从残器的断面上来看,瓷化程度已达到结晶标准),无愧于历史赋予它北方白瓷的杰出代表,让邢窑白瓷的盛唐风采,传遍神州大地,再现历史的辉煌。
邢窑创烧于北朝时期,主要生产日用产品的粗瓷,造型质朴大方,粗犷豪放,是典型的北方青瓷。隋代时期的邢窑,生产规模已经相当成熟,器物的品种较丰富,为举世闻名的唐代邢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前几产章已详细介绍了邢窑的发展过程,在此不再多述。定窑创烧于唐代中期,在唐晚期已能烧制精美的细白瓷,尤其是底部刻有“官”和“新官”字款,其胎质坚硬致密,釉色润泽,积釉处白中闪青(定窑的泪痕特征),器型的风格明显受邢窑的影响,与唐代中期邢窑细白瓷极为相似。我收藏了一件底部刻有“官”字款的细白瓷粉盒,此盒直径6.3cm,高3.0cm,盒里外满釉,圈足内刻有“官”字款。盒底胎体细薄,而盒盖较厚些,因盒盖上采用刻划花工艺(详见插图十)。从此盒的器型上看,明显受邢窑粉盒风格的影响(上博“盈”字款粉盒)。定窑“官”字款粉盒,不仅胎体细薄,而且在装饰上出现了刻划花工艺,这就充分证明了定窑产品在唐代晚期,已达到或者超过了邢窑产品,并在邢窑白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创了北方白瓷刻花产品的先河。定窑晚唐生产的海棠式花口碗,白釉圈足,碗内印有双鱼,此碗的造型也是受邢窑海棠式单指杯风格的影响,但没有邢窑海棠式单指杯印花精美。
在五代时期,定窑也生产出透影细白瓷菱花口盘(详见插图片十一)。此盘胎质细密,胎体约为2mm厚,盘径15cm,盘里外均为满釉只是足端无釉。足内刻有“官”字款铭文。釉光细润明亮,白度与邢窑“类雪”细白瓷一致,迎光透视,可清楚地看到后面物体影子。这说明此盘的工艺水平相当高,而且继承和发扬了邢窑透影细白瓷的生产配方,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由此可以看出,邢窑和定窑的渊源关系。通过以上两件定窑带“官”字款铭文的细白瓷来看,定窑产品从唐代晚期开始,在制瓷工艺和历史地位方面,不仅足以同邢窑媲美,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成为我国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大型综合窑场。
根据当今的考古资料和现存的大量陶瓷实物来看,邢窑创烧的时间明显早于定窑,在定窑开始烧造前两百年左右时,邢窑就已形成了大规模的综合窑场,并生产出满足各阶层需求的产品,名扬四海,出口到很多国家。而定窑则创烧于唐代中期,在唐晚期时崭露头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承前启后的接力关系。定窑是继承了邢窑的制瓷工艺,在邢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为了更好地研究邢窑和定窑唐至五代时期的细白瓷产品,我把它们的异同之处加以对比和分析,从中找出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唐代邢窑产品的细白瓷底部刻有“盈”和“翰林”字款:而唐晚期,定窑产品的细白瓷底部刻有“官”和“新官”字款。第二,邢窑细白瓷的釉色为雪白色,施釉薄而均匀;定窑白瓷的釉色,白中微微闪青(也有少量雪白的定窑瓷器)。在早期定窑产品中,缩釉和聚釉现象比较多,此种聚釉形成了所谓的“泪痕”定窑特征。第三,邢窑底足根部有刀削痕特征,即“削棱足”;而定窑产品的底足则没有。第四,由于两地的瓷土原料不同,所以胎质颜色也不同。邢窑为纯白色细桨胎;而定窑则为微微闪青白的细胎质。第五,两窑的燃料结构相同,在唐晚期至五代,他们均以柴草为燃料,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第六,在装饰方面,两窑均有光素无纹的菱花口盘,虽然在外形上有些小差别,但大体上基本相同。详见邢定两窑菱花口盘的照片比较(邢窑五代白釉菱花口盘照片插图十二)。由此,我们再次可看出它们相近相通的渊源关系。
现将邢窑及其典型瓷器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有不妥之处,请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以便共同促进邢窑古瓷的研究和发展。
1、邢窑创烧时间:从考古挖掘的调查报告和现存的瓷器实物来看,邢窑的创烧时间定为北朝晚期,前面介绍的白釉双系罐就是很好的实例,即证实了创烧时间,又证明了邢窑白瓷的起源时间。近来新发现了邢窑北朝的青釉龙柄鸡头壶,壶的肩部刻有莲花纹,胎质为细密的灰胎,修胎较工整,底足为平底,施半截青釉。从胎质和做工上看,它是邢窑的早期青瓷,比安阳窑的龙柄鸡首壶制作精美,而且又有典型的北朝风格莲花纹。这种北朝龙柄鸡首壶的发现,再次证明邢窑的创烧时间是在北朝时期。
2、 邢窑窑址所在地:窑址主要分布在内丘和临城两县,内丘的窑址要早于临城。内丘是邢窑的发源地,也是邢窑的主体所在地。
3、 邢窑白瓷产品种类:邢窑白瓷不仅有粗白瓷和细白瓷,而且还有一种奇特产品,即透影细白瓷。隋代薄胎的细白瓷残器不足1mm厚,把我国半脱胎透影白瓷又向前推进约十个世纪(明代永乐时期的半脱胎白瓷)。
4、邢窑产品的底足特征:邢窑的饼形底和玉壁底产品,多在底足外墙边缘斜削一圈,即所谓的“削棱足”。此种做法从隋代一直延续到五代,只不过隋代斜削的比较深,使底足外撇的大些。唐代的次之,五代的较小或没有,这是鉴定邢窑的一个主要特征之一。
5、邢窑是我国最早作为订烧贡瓷的官瓷之一:在唐代早期,邢窑就已为宫廷烧制贡瓷,主要贡瓷产品的特征,是在瓷器的底足内刻有“翰林”和“盈”字铭文。
6、邢窑陶瓷远销海外:邢窑陶瓷在海外许多地方均有出土,主要是在日本、伊拉克、土耳其、伊朗和埃及等国家。这充分证明了唐人的“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我国的邢窑陶瓷产品,就已经为传播华夏文明创立了不朽的丰碑。
7、邢窑是我国北方最早的窑场之一:根据我国的古陶瓷学者考证,我国北方青瓷出现的时间约在南北朝时期,此时的主要制瓷窑场有河北内丘,河南安阳和山东淄博。这三大窑场奠定了我国北方青瓷的基地,为后来发展的白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邢窑为定窑的崛起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定窑与邢窑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定窑白瓷的风格深受邢窑的影响,而且在邢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宋、金时期的刻花和印花白瓷制品,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来看,不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成为宋代器瓷的“五大官窑”之一。
9、唐三彩为邢窑陶瓷锦上添花:邢窑唐三彩的出现,再次证明邢窑产品的丰富多样,同时为河北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填补了一项空白。
10、内丘与临城玉壁底碗带铭文的区别:内丘玉壁底碗底的铭文,几乎全部在玉壁内;而临城玉壁底碗的铭文,大部分在玉壁底的壁上刻划和书写铭文(即在宽圈足的足端上)。但临城没有刻划“盈”字和“翰林”字铭文的瓷器。
以上对邢窑的论述,主要是根据专家、学者和考古调查报告对邢窑专题研究的成果,将自己收藏的几件邢窑对比分析和总结,重点是针对邢窑细白瓷的讨论(邢窑粗瓷未曾论及)。本人学识浅溥,如有贻误之处,恳请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http://s7/mw690/d2b7832fgx6BuqBSKHAa6&690
http://s8/mw690/d2b7832fgx6Bur4468Lf7&690
http://s1/mw690/d2b7832fgx6Bur5vhwk10&690
哪里是邢窑
——关于隋唐邢窑窑址范围的探讨(上)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是创烧发明白瓷的鼻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窑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而且远销海外,对世界一些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邢窑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历史文献记载,邢窑的产地在古邢州的内邱县。如唐人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代文人墨客对内邱白瓷也多有赞誉之词,大诗人元稹的《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诗曰:“七月调神麹,三月酿绿醽。雕镌荆玉盏,烘透内邱瓶。”对光洁如玉的内邱白瓷大加赞赏。
对邢窑产地不仅史书有明确记载,且在1985年,众多专家学者在内邱邢窑鉴定会上,一致认定内邱是邢窑的真正产地。但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邢窑产地仍有不同看法,有专家说:“历史记载片面,只提内邱而忽略了临城。”也有专家认为,“邢窑应是一个跨州连郡的庞大窑区,内邱是邢窑瓷器的制作中心,临城县、隆尧县、邢台县和邢台市区内的窑址应是邢窑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根据有关研究发掘报告和窑址现场考察情况,对邢窑窑址范围的认定,做如下分析。
一、狭义上的邢窑,应是指代表唐代白瓷烧制技术最高成就的官窑窑口。诸多历史文献明确记载的邢州白瓷,都是达官贵人才能用上的精细瓷器,均为工艺上乘的官窑瓷器。应当说,只有达到官窑烧制水平的白瓷才能代表唐代烧瓷技术的最高成就,才能与当时达到陶瓷最高水平的越窑青瓷相争锋。同时,按照现代工业的品牌理念来讲,一个行业的知名品牌,都规定有严格标准,并代表这个行业的最先进水平。内邱邢窑作为唐代北方唯一为皇宫定烧白瓷官窑窑口,所烧造的细白瓷器形规整、釉色莹润、如冰如玉,产品精美,唐代烧制白瓷的其他窑口均不能比。其烧制水平与现代烧制的高档白瓷相比毫不逊色,是整个唐朝时期达官贵族最为喜爱的日用瓷。因此,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内邱镇西关村一带窑址出土的邢白瓷代表了唐代白瓷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内邱出土的作为唐代贡品的带款白瓷和隋代透影白瓷,是代表唐代白瓷最高成就的标志性产品,这在古邢州区域内诸窑口中是绝无仅有的。
内邱邢窑带款白瓷始于唐玄宗时代,当时唐王朝经济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唐玄宗每年都要求全国各个州郡向朝廷进贡大量的地方土特产。为存放这些贡品,朝廷专门设置了大盈库和琼林库。并设专使管理,如《资治通鉴》记载:“大盈库,内库也,以中人主之。”在内邱西关周围窑址出土的精细白瓷,有的单刻一个“盈”字,也有刻“翰林”字款,还出土有“官”字款的瓷器。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些带 “盈”、“翰林”款的精细白瓷,都应是专为朝廷“大盈库”定制烧造的贡品。带“官”字款的瓷器,则是专门为各地方官府烧制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上述字款是内邱邢白瓷的国定商标。
内邱邢白瓷在唐代开元之前均不带款,但其精美程度并不逊于开元以后带款的白瓷。在古都西安、洛阳出土了初唐至盛唐大量的不带款邢窑精美白瓷,证明内邱窑址在唐早期已是烧制贡品的窑场。
透影白瓷的出土,证明内邱邢白瓷在隋代已达到很高水平。经考古人员发掘,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内邱西关北发现了200多片透影白瓷,专家认定是隋代烧制。这种白瓷碗杯,做工极为精细,,胎质精细洁白,釉面光洁莹润。胎质稍薄的一种,胎厚不足一毫米,这类瓷器透明性强,能达到光照见影的程度。据专家鉴定,烧制这种瓷器,用料配方先进,工艺复杂,烧制难度很大。邢窑工匠在发明白瓷后不久就烧制出达到如此水平的白瓷,应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目前已有专家推断,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烧制出这样精美的瓷器,可能是在隋炀帝年间,隋人何稠受皇帝派遣复烧久绝的玻璃器,在内邱邢窑试烧绿瓷时创烧出来的。尽管这一推论有待考证,但应该肯定,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这种高档白瓷应是为达官贵族专门烧制的。由此推断,在隋代,内邱城关一带的邢窑,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官窑了。
上述可见,内邱镇西关村及附近窑址出土的白瓷代表了隋唐时期烧造白瓷的最高水平。古邢州区域内的其他窑址虽然也发现了一些细白瓷,但烧造历史都不长,数量也很少,更没有发现带款的精细白瓷和透影白瓷。鉴于此,应当说,邢窑的产地应仅限于内邱城关一带的窑址,而不应包括古邢州其他地方的窑址。古邢州的其他窑址只能算为邢窑系,或叫邢州民窑。正如衡水的深州蜜桃、杭州的龙井茶一样,不是深县境内种植的蜜桃都叫“深州蜜桃”,只有深县马庄一带出产的蜜桃才叫“深州蜜桃”;不是杭州境内出产的茶叶都叫“龙井茶”,古时只有西湖边上的龙井村出产的茶叶才叫“龙井茶”,即是现在当地政府认定的龙井茶基地也不过是西湖周围的几个地方
|
|
1984年 发现邢窑遗址28处,收集到上万件瓷片标本、20多片带“盈”字款的标本;
1985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宣布“内丘是邢白瓷正宗”;
1988年 首次发现了隋代透影白瓷200多片,填补了我国陶瓷史上一项空白;
1996年 内丘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 发现窑炉10座,挖掘出大量“盈”字款和“翰林”款,以及首次发现“官”字款,填补邢窑无“官”字款的历史;
http://s16/mw690/d2b7832fgx6BuraibOD1f&690
http://s1/mw690/d2b7832fgx6BurdAkqk00&690
http://s14/mw690/d2b7832fgx6Bus0D9utc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