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30日
(2019-07-30 19:10:01)
标签:
教育 |
附件2:
项目类别
课题类别
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请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认真填写。
二、填写本表须一式3份,左侧装订成册。
三、本表第一项中所列主要研究人员一般为5—9人,(含项目负责人),最多不超过9人(含项目负责人)。
四、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五、本表填写位置不够时可续页填写。
六、表中“项目类别”为:1.一般课题
地
邮政编码:716000
联 系 人:张
电子信箱:yaktbzy@163.com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郝凤艳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0.11 |
||||||||
行政职务 |
园长 |
职称 |
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学前教育 |
||||||||||
学
|
本科 |
学位 |
本科 |
课题情况 |
无 |
||||||||||
工作单位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电话 |
09112708828 |
|
1149184914@qq.com |
||||||||||
通讯地址 |
延安市枣园路中段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邮政编码 |
716000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 名 |
职 称 |
职 务 |
工作单位 |
专
|
课题研究分工 |
|||||||||
郝凤艳 |
高级教师 |
园长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主持课题 |
||||||||||
康七信 |
一级教师 |
副园长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数学专业 |
课题审核 |
||||||||||
徐洁洁 |
三级教师 |
保教主任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课题归档 |
||||||||||
袁莉 |
二级教师 |
办公室主任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资料整合 |
||||||||||
刘健 |
二级教师 |
后勤主任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资料收集 |
||||||||||
呼延润 |
三级教师 |
教研组长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资料收集 |
||||||||||
汤艳 |
三级教师 |
教研主任 |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 |
学前教育 |
撰写课题 |
||||||||||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成员近期教育科研情况 |
|||||||||||||||
主持科研 项目级别 及完成项 目 情 况 |
课题主持人及研究成员在2019-2020年完成市级课题《幼儿园特色课程“科学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
||||||||||||||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 论 著 |
姓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出版)或交流处所 |
时
|
合作人 |
||||||||||
康七信 |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陕西《各界·科技与教育》 |
2012年 |
独著 |
|||||||||||
郝凤艳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
延安日报 |
2015年 |
独著 |
|||||||||||
郝凤艳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
延安日报 |
2016年 |
独著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课题 界定 与 支撑 理论 |
一、课题界定 1.园本特色 指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再园本活动开发过程中来源于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本课题提出的园本课程内容就是指本园所属地区特有的资源。例如:延安科技馆、社区资源等。 2.声光电磁力 声、光、电、磁、力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能源,园本特色教育中“声光电磁力”指围绕我园科技墙面的声光电磁力的原理,延伸到幼儿生活中,可供幼儿观察、操作等科学探究的现象和能源。 3.开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特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在调查、挖掘、筛选本地的科技特色、家长、社区等资源并形成园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各年龄幼儿的特点,资源特点及各类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特点,充分整合与利用有利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形式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如集体教学活动,科学区域游戏及其他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各类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资源选择、方案设计、实施活动中介入指导、观察记录、评价交流等相关具体策略。 二、支撑理论 1.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领域,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科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旨在鼓励幼儿在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 2.《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
||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 |
一、理论假设 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幼儿乐学和会学,科学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价值,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所需求,激发幼儿的探究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研究目标 1.提高幼儿动手动脑探索科学的能力,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的态度,激发对科学制作的兴趣,树立具有探究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声光电磁力的兴趣,及对种子文化的热爱,提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爱护环境的的良好行为。 4.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科技小发明,引导幼儿感受科技带来的生活变化,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 5.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及乐于分享、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好品质。 |
||
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主要是以搜集、鉴别、整理文献等,通过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园本资源挖掘和有效利用。学习组织科学集体教育活动和实施的具体方式方法。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课题研究人员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已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将按照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整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然后交流讨论,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3.观察记录法。在日常情境交流中或教师提前设定好的对幼儿喜欢的科学活动进行直接观察、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幼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发现和实施可行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子课题内容 小班:幼儿对于科学教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以及习惯的培养。(汤艳负责) 中班: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适宜引导。(袁莉负责)
大班: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徐洁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