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0@365【住院杂记(5)】

(2024-08-17 22:08:17)
标签:

365

分类: 随笔杂文

2024817日(农历七月十四),周六,雨,空气优4,气温26/29

《病友》

我是725日住进病房的,床号是20,三人间的中间位置。靠门的19床(A),和我同一天入住,30日出院。30日下午,又住进一病友(D)。靠窗的21(B)722日入住,28日出院。29日上午,另一病人住进来19(C)。也就是说,这次住院七天,我前后经历了四个病友。

A

19床病人A,是一名84岁的老太太。因为胆结石发作,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由于送医院时,肺部已经严重感染,所以,术后在ICU住了四天。生命体症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老太太和我同一天(25日)入住病房,住进病房来时,神智处于迷糊状态,没什么意识和反映,大小便都不知道,生活基本不能处理。白天,外孙女(小女儿的孩子)陪护,晚上,大女儿陪夜。同时,请了个护工,负责擦洗翻身换纸尿裤等。

过了两天,老太太清醒后,话就特别多。一会批评这个,一会指责那个。不是怪别人说话声音太大,就是怪别人走路的脚步声太重。甚至是说起自己的儿子,更是满腹怨言。如果有人和她交流,便会重复说道:我身体不好,我得过脑梗,我年纪大了,80多岁的人了,活不了多久了。女儿和外孙女都特别有耐心,无论她说什么,都是笑着应对,既不解释,也不反驳。只是一再提醒老太太不要说话,要多休息。可是,老太太根本停不下来,显得特别亢奋。后来看老太太说的实在太多了,女儿便要求护士给打镇静剂。等老太太停歇下来后,女儿便给大家解释,说老太太有些老年痴呆了。大家都表示能够理解,没人计较。

老太太的胃口特别好,清醒过来后,除了不停地说,就是不停地吃。虽然医嘱开始只能吃流质,但是,老太太表示抗议,说吃不饱。稀饭、牛奶、面包根本满足不了老太太的需要,于是,馄饨、面条、饺子、米饭统统安排上,鱼肉荤菜餐餐不能少,甚至红烧肉都吃上了(医嘱戒油腻)。至于医嘱的“少吃多餐”,多餐,没有问题,少吃,则无法实现。因为每次给她喂饭时,老太太总会要求:再吃一口、再吃一口。

能吃能喝的效果很明显,老太太的身体恢复得特别快,30日就出院了。不过,还有一个引流管没拔,医生让老太太半个月后再回医院来拔管。

B

21床的病人B,也是个老太太,不过,比19床的病人正好小一轮,72岁。周一(22日)住进来,准备做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安排在周五(26日)。

老太太是本地人,长得慈眉善目的样子,看着就特别亲切。但是,我们的交流仅仅停留在打招呼、问好的地步,因为老太太只会讲白话(粤语),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太懂普通话。而我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白话,也听不懂白话。前几天做一个检查时,因为医生讲普通话,老太太没有听懂医生的要求,结果,检查出来的结果无效,只得改期重新做过。之后,老太太的女儿给她请了一个懂“双语“(普通话和白话)的护工,充当翻译的角色,负责老太太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老太太的女儿,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平时特别忙碌。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虽然住别墅,请了保姆。但是,很多事还得亲力亲为。所以,老太太住院后,便安排了老太太的侄女来医院照顾老太太,女儿自己只是每天抽空来看看老太太。侄女家在农村,条件比较差,读书又不行。前几年,老太太的女儿将侄女接出来,安排在自己公司做事。侄女虽然二十多岁了,却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智商和能力也一般般,所以,在公司只能打打杂。生活能力也差,平时,家务活也做不利索。这次安排她到医院来照顾老太太,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因为老太太的身体状况看起来不错,生活也完全能够自理,所以,侄女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给老太太送饭,顺便陪着聊聊天而已。

老太太的手术和我同一天,不过,时间比我晚。我是上午9点半去手术室,下午1点半回病房。老太太是下午3点多去手术室,6点多回到病房。

不过,老太太恢复得比我快多了。原因是人家不怕疼痛,而且特别能睡。

老太太做完手术后,我从没听到她哼过一声。从手术室回病房后,躺床上,一会就睡着了,而且,很快就打起呼噜了。

手术第二天,我还在因为疼痛而哼哼声不断,老太太就已经下床,自己去洗手间上厕所了。

能睡的效果也特别明显,老太太恢复得特别快。手术第三天(28日)老太太就出院了。

C

21床的病人28日出院后,29日又来了个新病人C

C是一个30多岁的湖南妹子,原本是12楼甲状腺科的病人,因为12楼病区的床位紧张,所以,安排到我们这个病区,准备做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定于81日。

小姑娘在高新区的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是个直爽的人,见面就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呱啦呱啦地说个没停。小姑娘说自己是在726日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5类)的,当得知可能是癌症时,便嚎啕大哭。说自己平时生活很有规律,从不熬夜,坚持锻炼,吃健康食品。所以,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得癌。

看得出,小姑娘是个有福气的人。住进医院后,丈夫一直跟进跟出,还有婆家、娘家的一大帮亲戚也是来来往往,个个都在耐心地宽慰她。所以,小姑娘多少有些娇气,也是可以理解的。手术前一天,小姑娘说自己很紧张,睡不着觉。于是,医生给她开了一针镇静剂。结果护士来给她打针时,又说自己怕痛,不想打了,护士只好离开。过了一会,又按铃把护士叫来,要求打针。打针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反复问道:会不会很痛?护士好脾气,耐心地安抚她:稍微有些痛,一下就好了。

小姑娘的个性特别强,很有主见。得知体检结果后,便看专家,之后立即就决定手术。住院后,医生告诉她手术有两种方案,并分析了两种方案的各自利弊。虽然婆婆和妈妈都觉得第一方案更适合她,但是小姑娘不愿脖子上留有刀痕,所以,坚持选择第二种方案。术前,按护士的交待,买回防血栓的袜子后,一看和我买的有差距(我买的是进口的),便立即就去退货,虽然护士说其实国产和进口的效果都差不多,但是,完全不听。

不过,总体上来说这90后的小姑娘素质还是挺高的。虽然喜欢说话,而且,说话声音特大,甚至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不过,还是会注意分寸。只要看见其它病人在休息,就会轻声说话。看见其他病人关灯,便会离开病房,到外面护士站旁边的等候区去聊天。有一天,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看见小姑娘的丈夫,正在等候区用电脑。

小姑娘的手术,原本安排在81日的第三台。我上午在办出院手续时,护士过来告诉,她的手术推迟到下午6点。小姑娘听后,居然一点怨言也没有,反而躺床上一脸轻松地说:好,我慢慢等着。

D

19床的病人30日上午出院后,下午,就来了个新病人D

D是我们病房唯一的一名男病人,比我们大几岁,我们叫他黄大哥。

黄大哥也是本地人,当年红旗农场的职工。后来,农场解散,职工就地成为渔民,从事养殖业(主要是养蚝)。开始几年的收入不错,家境还好。后来,不能养殖了,年纪也大了,所以,现在靠以前的积蓄,还有每个月的退休金生活,日子过得也不错。

黄大哥具有典型的广东人特色,老实本分,性格温和,说一口特色鲜明的广普话,说话不急不躁,做事轻手轻脚。得知我是老师,特别地尊重,进进出出,总是一口一句“老师”的,叫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黄大哥的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中午和晚上,有两个时间段看澳门台的粤语新闻。但是,又怕吵到我们。虽然告诉他,我们不怕吵。但是,每次看电视,都会将音量调至很小,而且,看完固定的节目后,便立即关掉。

黄大哥也是从别的科转来的,说是之前在做什么检查时,查出肝硬化,需要做手术。至于具体做什么手术,什么时候能够手术,他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81日出院时,黄大哥还在做各种检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