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2025年06月25日发《不要问我“在吗”》

文/靳小倡
文章链接:http://epaper.ahwang.cn/xawb/20250625/html/content_20250625011003.htm
微信时不时跳出“在吗”这个略带试探性的消息。每看到这样的消息,心就突突跳个不停,对于一个单身独居多年的人,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对话方式。在对方略略试探又好像难以启齿的当儿,一边想着要不要马上回复对方,在,有什么事;一边飞快地转动着脑瓜儿,把种种猜测一一排了个序。对方是要找我看病?找我借钱?还是要我帮忙求人办啥事儿?——还好,很多朋友只是向我咨询些专业上的小问题。
房子刚装修完那会儿,保洁阿姨也曾两次跟我这样对话,“在吗……”一次是看中了暖气片后一圈废旧的铜线;另一次则是要回老家过年,跟我商量能不能年后回来再帮我打扫。两个问题难度都不大。但是拜托,换一种对话方式好不好?试想,单身一人在外打拼,镇日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如履薄冰,或者总算熬到歇班可以休息一下,冷不防劈面又迎来另一张考卷,如何不让人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如果有事要找我商量或者帮忙,喜欢那种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的方式,找我这种市井小民的,能有什么大事!若先来个试探性的铺垫,把事情弄得神神秘秘的,“在吗”或者“在不”之类,先将我的自我保护提高一个维度,于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或许是自己情商太低,没什么出息。每每见到那种喜欢替人出头、拍着胸脯揽事情的、对有所求之人来者无拒的人,深深地打心底佩服。曾为一个不错的朋友去求一位女性密友帮忙,对她说:“您好像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有吗?”她顿时像吞了口蜜似的,立马开始帮朋友张罗。
尤其喜爱英剧《五星酒店》里副经理查理这个角色。他总是在从笔挺的西装上衣口袋里掏东西,有时是在文件上落签的笔,有时是递向宾客的名片,有时是一沓英镑,有时是用途不明的神秘物件。那动作堪称潇洒,哪怕再危急的情形,经他随手那么一掏,也准保能逢凶化吉。
在酒店卫生间那出剧情里,他的女下属失手砸死了要冒犯她的歹徒,鲜血溅了一地,女下属吓得直哭,查理轻轻地拥着她安慰道:“没关系,让我们想想办法……”说着又习惯性地从上衣口袋掏着什么。女下属惊惶哭喊:“啊,查理,这次是死人啊!”偏偏这时候,查理那只从西装上衣口袋里伸出的手,竟带着英国绅士某种特有的镇定魔力——再棘手的问题,仿佛只要有他在,就有解决的可能。“查理王国”的女人们,眼底总盛着被庇护的暖意,怎不个个幸福!
现实芜杂,在尘世烟火里摸爬滚打的凡人,彼此之间谁不是互相烦来烦去?老话说“免开尊口”,细想来却有其理,唇齿开合间难免招来是非,那张尊口还是少开免开为妙。可我们不也正是在替他人承接麻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朋友,让友谊在共渡难关中层层加码的吗?那只被手掌温热过的西装口袋,装着的哪是什么物件,分明是风度织就的一处庇护所,是狼狈现实里,仍愿帮护他人的良善举动。(10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