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靳小倡
靳小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67
  • 关注人气: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山日报》2024年12月25日发《空间》

(2024-11-25 10:12:18)

空间

/履坎

文章链接:https://epaper.ksrmtzx.com/html/2024-11/25/content_490_18023761.htm

《昆山日报》2024年12月25日发《空间》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是在琢磨,一种想法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才能被容纳?

那时候,我挤在用书柜隔离出来的不足3平米的出租屋里,对着墙上的书时常发愣。书桌上台灯暗暗的光线,和隔壁电视机的哭笑声脉脉纠缠在一起,网一样地罩着我,它看得见也听得到,却摸不着又扯不断。从那时起,我就发现,空间不仅是一种距离,还有声有色。

有天傍晚,和一位同事一起下班,看着天要下雨,就邀他到我租房暂避。合租的朋友下班回来,顺便带回街上的一个传言:听说要地震了。于是我们就以地震为话题,躺在那个“书房”里聊了好一阵子。日后,这位同事和别人谈起这个角落的三个印象:书多;茶好;合租朋友神秘地说要地震了。我很奇怪,我那拥挤逼仄的空间,他难道没留下印象?或许空间有时候是无足轻重的。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也曾感到我的这样小的房间不大方便,当客人和我用深奥字眼谈着大问题的时候,我难于和客人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了。谈话之中当调子更崇高,更庄重时,我们就得渐渐地把椅子往后拖,越拖越后,直到我们碰到两个角落上的墙壁,通常就要觉得房间不够大了。”在这里好像得到了一种证实,思想是需要足够的空间的。而且空间不仅是一种固定的距离,他还有感情、有弹性,可以随气氛的不同而伸缩变化。还好,那天跟同事谈的是地震,要是谈起思想,我那椅子连个退路也没有。

照此推理,我那个角落倒是挺适合谈地震,感情的认同使我忽略了距离。夜深人静时,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它又是另一个空间了。

离开租房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小小的角落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其实,思想的空间并不需要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有朋友来访,各捧热茶一杯,在新搬的书房相对闲谈。忽然停电了。新买的一对烛台正好派上了用场。望着红色烛台上跳动的火苗儿,朋友说起某个诗人写诗时从来不用台灯,只用蜡烛,只有在烛光下他才能写出好诗,而在明亮的灯光下却没了感觉。

这让我想起那个不足3平米的角落。我想,创作的过程有一种隐秘的冲动,它是极脆弱而易于流失的,相对幽暗的环境正是它最好的保护色。没有什么比夜里一朵温暖的烛光更能让人陷入沉思了。那不仅是一种光线,也是一种空间。一朵烛光或一只压低了灯罩的小台灯,会同时起着强调和淡化的作用,客观的环境被缩小了,思想却有了扩张的空间。

一个人对着一盏暗淡的灯光是很容易进入深思的。如果完全是自然光的昏暗,那是涣散的、游移不定的,没有凝聚力且使人感到郁闷和厌倦。而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个人会感到空洞和茫然。只有对着一颗属于你自己的光亮时,才能凝神静气地进入沉思。

就在狭窄的烛光里,那位平时不擅言辞的朋友和我谈起了许多悠悠往事,流露出少有的深情与伤感,令我讶然。送别朋友后,我看着那对蜡烛,一时感到无比其妙,就是这么两颗跳动的火苗,竟改变了我们的一个夜晚。(1137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