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2023年10月10日发《泥土情深》

泥土情深
文/靳小倡
文章链接:http://www.chaozhoudaily.com/czrb/html/2023-10/10/content_1934315.htm
小时候,常跟父亲到地里耕作,记忆最深的,便是辍耕垄上的父亲,常常捧起一把泥土,很有一番滋味地闻了又闻,瞅了又瞅,好大一阵子,两手揉搓着,恋意十足地让细土从指缝间慢慢流出。我曾不解地问:“爸爸,那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好东西?噢对,这里面呀,可全是宝,你想想,人吃的哪一样粮食,不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人离开土地可就没法子活的。”
听来颇有道理,可毕竟年纪小,对于泥土的体味,尚不能与泥里滚爬了小半生的父亲相比……
时光荏苒,我长大了。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从此家乡清脆的柳笛,阡陌里永远躬身的老牛,父辈们烟袋锅里的沉思,都离我越来越远了。然而日子愈深,思乡之心愈重,梦牵魂绕的,常常是荷锄晚归一身泥巴的乡亲,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剪影。
一晃就是一年过去,我踏上归乡的路。而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不断推进,我那普通得如泥土一般的父亲也几乎不再耕种了。闲下来的父亲心事重重的跟我说:这自己的地也不让种了,怕是后来的子孙怎么也不知道,是土地养活着他们!
我内心涌起一阵自疚,愧疚自己不也曾有过“城市热”的迷惘吗?不也曾责怪缀着补丁去中学校园探望我的父亲吗?思忖良久,瞬间醒来,我终于悟出了什么。
土地挣脱父亲的依恋正一步一步远离我们的视线,留给我们的,是祖祖辈辈的朴实和朴朴素素的日子。如今归来,踏上家乡的热土,再捧一把久违的泥土,好亲好亲,浸透在里面的乡情、童音、乳名,呼之欲出,淋漓胸臆。瞩目远眺,那泥土中长出的一片绿油油、沉甸甸的喜悦,怎不叫人陶醉?此时,也只有此时,我才懂得,哺育了千年万年炎黄子孙的黄土地,才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真正归处。
捧一把家乡的泥土,带回我的床前,它会教我,怎样走好明天的路。(6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