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2022年08月25日发《裘法祖眼中的医德》

裘法祖眼中的医德
文/靳小倡
文章链接:https://epaper.hnmsw.com/view.asp?Aid=26754&Fid=11807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裘氏刀法”出神入化,被同行誉为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 “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在数不清的赞誉面前,裘法祖自己却说:“我的主张是能够不开刀的就不需要开刀,开小刀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开小刀,如果必须要开大刀的人,要开得彻底,要开得好。这是我的三个原则。”裘法祖刀法的精髓不仅是其精湛医术的 体现,更是其洞悉医道本质后,高尚医德的具体呈现。
在2005年举行的一次外科会议上,时届90高龄的裘法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左传》念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他解释说,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
裘法祖在大会上呼吁,医生首先得是一富个有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人。好医生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裘法祖是我国医学界的泰斗、国内外知名的医学专家、中科院院士,但他从不摆架子。病人不论身份贵贱,凡是预约的,他都提前到诊。病人的来信,他每封必回。凡是找他的病人,无论身份高低,从不“例外”,都全身心投入,直到病人满意。
裘法祖会诊从不收费。90多岁高龄的他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一个电话马上过来,风雨无阻。看完病直接回家,谁要是给会诊费,他就生气。裘法祖说:“医生的一个错误,病人却要为之付出一生的代价。”为此,每次手术前后,他都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从医69年,施行手术无数,未错一刀。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手术台。直到去世前几天他仍坚持拄着拐杖查房。
裘法祖经常教育学生:“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作为医生,不应仅只关注疾病,更要关注患者本身,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做一名好医生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要温暖病人。”(79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