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结报》2022年07月02日发《清官与廉吏》

(2022-07-03 07:28:34)

清官与廉吏

/靳小倡

文章链接:http://paper.tuanjiewang.cn/tjb/html/2022-07/02/content_10864_6397100.htm

《团结报》2022年07月02日发《清官与廉吏》

在康熙一朝,有两位廉吏最为有名,一是于成龙,一是张伯行。于成龙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张伯行则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生活在康熙前期,张伯行生活在康熙中后期,清史均有记载。两个“第一”,难分伯仲,但纵观两人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的事迹,的确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清官很不好当。

于成龙外号“于青菜”,常以青菜、萝卜佐餐。据载,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日食粗粝”,“佐以青菜”。对于成龙来说,最好的菜是豆腐。每日清晨,他从市场上买二斤豆腐,足够一日之用。在他的餐桌上,从无鸡鸭鱼肉,江南人传为“于青菜”。于成龙喜半夜饮酒,每次以半壶为限,值五厘钱。他在湖北做官时,长子前来探望,食用照旧,儿子回家时,于成龙买了一只腌鸭,只切了一半给儿子供途中食用。

老百姓为此编了一首歌谣道:“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子临归割半鸭。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沾。”据《清史稿》记载,他官居江南总督时,生活依然清苦。遇有荒年,以屑糠加少许米做粥喝,并说:“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赈饥民也。”他的子女冬天穿民用的褐衣,或木棉袍,未曾穿一件珍贵的裘衣。如此自律,真正难能可贵。

张伯行抵制官场中的贪贿送礼之风,是出了名的。他补授济宁道时,入京晋见康熙帝。吏部一名姓陈的官员公然索要一份厚礼,张不纳,因而不得晋见。另一名济东道的官员馈以厚礼,陈某即安排晋见。张伯行怒目而视,宁可不见,也不送礼。张伯行出任江苏按察使,按惯例,要向上司总督等送礼,约合白银四千两。他愤慨地说:“我为清官,岂能办此!”

康熙四十八年,张调任江苏省巡抚。他一到任,就发布政令,严禁上下送礼:“一黍一铢,皆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日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礼,此物何来?”此令一出,士民无不拍手称快。他到福州上任时,见衙署“铺设甚盛,金银器皿,锦绣帷幕,炫耀于目”,便下令将陈设全部撤走,只留下前任巡抚不用的旧物。

清官之所以不好当,因为不仅要严自律,还会因此得罪许多居官为了赚钱的人。于成龙和张伯行对上司不跑不送,于是,引来了好多同僚的攻击和诬陷。对比之下,黑白更加分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要抹杀于成龙的清廉。福建省藩台向康亲王进谗言道:“于成龙收受贿赂,有玉佩为证。”事实是,一名老太看到于成龙命差人典当旧衣救济穷人,便把自己家传的一个玉佩送给差人进当铺,于成龙并不知情。有人还向康熙皇帝进言,诬告于成龙官做大了,生活奢侈,直到于成龙病逝在江苏与安徽两省巡抚任上,地方大员来他住所,只见室中空荡荡,仅在床头放一个陈旧的方形竹制容器,里有一件旧袍,还有几只瓦罐,盛了一点粗米和盐制的豆豉。康熙帝叹息道:“于成龙清苦天下第一也!”

既为清官,不仅要求做到清廉自守,也不能容忍那些贪官的种种恶行。张伯行上疏举报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受贿,即是一例。康熙五十年,江苏省举行乡试,副主考赵晋等人内外交通关节,噶礼从中牟利五十万两白银。苏州考生千余人抬着财神像入学宫,供奉明伦堂,辛辣讽刺官场钱能通神。张伯行立即上疏康熙帝,大声疾呼道,“振千古之伦常,培一时之士气,除两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噶礼为自保,也罗织罪名,上疏陷害张伯行。康熙帝于是下令将两人同时免职。好在公道自在人心,福建、江苏百姓听说张伯行被撤职,纷纷歇业罢市。张伯行于扬州交印之日,数万人拥塞公馆院内及街道,很多人要求赴京向康熙帝申诉。后案情查明,康熙帝申明为“保全清官之意”,作出最后判决:将噶礼革职,张伯行革职留任。康熙虽为自己留下了一份面子,但噶礼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1454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