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课题涵义及理论依据

(2016-06-02 13:22:02)
标签:

教育

文化

课题涵义

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就是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把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看作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将教材中的显性及隐性的写作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形成适用学段的与作素材集,构建初中语文教材写作序列化训练框架。这样,通过对写作训练规律的探索,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作文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稳步提高的发展轨迹,以达到全部资源最优化的利用效果。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系统论

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在1952年提出的“抗体系统论”,创立了系统论的思想。贝塔朗菲指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这一理论,本课题研究时,把七-九年级语文教材的读写教学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遵循教学内部的本质规律,注重教学的全程性、有效性和序列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知识储备水平,掌握好教学的重点和训练量。

    (二)信息加工理论

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这个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读写转换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实现信息在头脑的重新编码。完整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输入、储存、处理、输出等环节构成的,如果把阅读比作是信息吸收输入过程的话,那么,写作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表达、输出的过程。所以学生读什么和怎样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写什么和怎样写。本课题遵循这一规律挖掘、梳理六册的文本中的写作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置于“吸收”——“发表”的动态转化中,使阅读所得能够迅速转化为写的成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图式不仅仅是原有图式的延续,而且具有创造性,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图式。”本课题根据这一理论,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挖掘与整合文本时不断地进行主动搜索和获取,并试图以先前的知识去分析和认知当前所阅读的信息。在获取当前作息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与先前所掌握的知识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不断地构建阅读文本的模型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和推理,产生新思维。

()学习迁移理论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反应连续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认为读与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有许多共同要素。如阅读中学习解题和写作中如何审题,阅读中学习提炼文章中心和写作中表现文章中心等都存在着共同要素,这正是由阅读迁移到写作中的前提。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认为读写结合的训练还应重视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才能有效促进写作学习的迁移。本课题研究的就是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的迁移,同时在不经意间强化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提升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五)阅读心理学有关读写关系的理论

    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有两个方面:第一,从主题思想出发,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 选材组材、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这是从内容到形式、由内部到外部、经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第二,以把所握中心思想为目的,由感知语言文字着手,由字词句过渡到篇章,一步步由局部弄清楚整体,进而把握文章中心。这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经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中后一个过程是铺垫,需要发展到前一过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有机组合。特别是这第一过程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他们的目的都是从应用文字上获得传达的效果。就这一层面来说,本研究的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