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的革命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周标教授
转载自《生命时报》
2013年1月1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执行,中国各大超市的商品上被要求贴上包含“1+4”及其他信息的营养标签,这一举动也被称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革命”。关注食物营养标签,也正是食物革命的第一步。
首先,透过营养标签,人们可以了解一定的营养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而且可以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例如,我喜欢喝酸奶,从酸奶的营养标签中,我可以了解到其配料主要有:生牛乳、白砂糖、浓缩乳蛋白粉、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果胶、琼脂)及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再如,奶茶流行的时候,如果不看配料表,单从“奶茶”这个名字中,我们看到有“奶”有“茶”,我就以为奶茶就是奶和茶的混合制品。然而,走到到超市,从货架上选取任何一种奶茶,看一下其配料表就很容易发现,原来,奶茶既不含“奶”也不含“茶”,其配料大致是些植脂末、葡萄糖、麦芽糊精、奶精、蛋白糖、阿拉伯胶、乙基麦芽酚、亮蓝、安赛蜜、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这样一来,标签对人们认识一种食品成分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
其次,营养标签的设置可以促进消费者合理平衡膳食和身体健康。从膳食调查的结果中,大众存在的营养问题既有营养不足也有营养过剩,即营养不均衡。越来越多的预包装食品进入超市货架,走入每个家庭,能够看懂并好好利用其中的营养成分表会对平衡膳食起到很大作用。再拿我手边的酸奶来讲,营养成分表中除了“1+4”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钠之外,还包括了钙的含量。其具体含量及营养素参考值(NRV)都有详细的标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吃了该食品后摄入的能量营养素含量,还能有选择的摄入含钙等元素的食物。另外,如货架上还有各种“营养盐”,如低钠盐、硒强化盐、钙强化盐、锌强化盐等,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低钠高钾盐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某些特殊元素缺乏地区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强化盐,补充体内缺乏的元素。
最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也可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企业通过检测获得了准确的营养成分含量,有助于企业本身了解投入与产出,更好的预算成本与收益。另外,规范的营养标签是企业在广泛的竞争中立足的根本之一,公众在选购产品时通过营养标签的对比,很容易在心中定位该产品的优劣,这对于产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发达国家,规范的营养标签制度已经实施很久,中国的食品产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不得不向规范、标准迈进,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实施执行不仅是国家关注营养健康的第一步,也是中国食品产业迈向国际的第一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