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民文盲”给中国敲醒怎样的警钟

(2013-08-05 17:40:37)
标签:

中国“全民文盲”化

社会

杂谈

  日前,央视10套科教频道推出暑假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小选手中有“把现代汉语词典来回翻了三遍”,参加现场体验团的成人们,却是一个个“提笔忘字”。其场面尴尬至极,有网友惊呼:“把认的字都还给老师了,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扬子晚报)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在此次汉字听写大会上,难倒的不仅是小选手们,甚至一些成年人也是“干瞪眼”。很多词语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常用到的,比如“癞蛤蟆”这个词语就难倒了接近七成人。成人体验团只有30%写对,成人姑且如此,暂别说孩子们了。有的很难读;三聚氰胺的“氰”字读第二声,这个字都不认识,谈何写对。有的很难写;汉字不仅要写对,还要写规范。“虫”字少写一点就会惨遭淘汰,“裘”字上下分得太开也不对。也有的很简单;简单到你不相信你听到的,“图们江”是吉林省东南边境一条河流的名称,看起来很简单的三个字,为人父母的家长无一写对。
    这样的赛事严习是推崇的,比起暑假练摊的社会实践,提升自我修养、锻炼自身素质更有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对汉字的认识,我们可以加大知识储备量的累积,丰富个人社会阅历。
    中国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单是汉字文化已有千年历史。我们生活中都一直讲“国语”,我们日常都用汉字,“全民文盲”这样的结果,让严习在内的不少人“大跌眼镜”。
    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讯方式,从以前的书信交流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邮件等方式交流。人们依赖于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忽视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平日里,少了对书籍的大量阅读,缺乏对汉字的积累。之所以造成“全民文盲”化的局面,除了高科技带来的影响之外,国人的惰性也是加剧了此情况的迅速蔓延。
    国人一直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整天忙于各种应酬。闲暇之余,想尽一切办法享受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看电视、玩电脑、遛弯等饭后活动一步步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主流,读书看报已成为最容易实现的“奢侈品”。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愈发的产生惰性心理。日复一日,对汉字的认识逐年减退。
    其次,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所接触的都是打印字体,且汉字知识面狭窄。另外,人们在日常言谈交流中,地方语言文化特色较重,对汉字认识不足等因素,也是恶化了汉字语言文化的危机。
    语言作为交流的首要前提,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想做到更好的与人交流,对汉字的认识必须得到加强。中国汉字作为国家蕴藏的文化底蕴,其优势不言而喻。至于个人能不能有所提高,关键在于对汉字的认识是否到位。
    严习呼吁:重视汉字对我的影响,加大对汉字的学习态度。做到正确认识并理解每一个汉字,针对耳熟能详的汉字,一定不要曲解其本意,免得再受汉字尴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