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莉婧营养师
莉婧营养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7
  • 关注人气: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医疗:你被“无知”伤害了吗?

(2016-03-18 19:57:31)
标签:

健康

杂谈

过度医疗

营养

分类: ∴『健康实验室』

过度医疗:你被“无知”伤害了吗?

文/莉婧营养师

http://s8/bmiddle/003QCOr5zy70dnPHnwP87&690

  关于“过度医疗”,你能想到什么?

是曾听着“患者看病拿药,方子上还开出个高压锅”的相声哈哈大笑,还是读着“老汉医疗账单里有妇科检查项目”的笑话嘲笑医生?

  http://s12/mw690/003QCOr5zy70dnPLXmz7b&690

  关于“过度医疗”,你曾做过什么?

是为能迅速“恢复健康”不受疾病困扰,便不管大病小病一律要求输液治疗,一感冒一上火就各种抗生素、激素药物轮番上阵,还是拿着检验单楼上楼下被各种医疗机器扫一遍,结账时花钱如流水也感觉不到心疼反而很放心?

http://s13/mw690/003QCOr5zy70dnQijNy5c&690

  关于“过度医疗”,你都知道什么?

是抗生素的滥用加剧细菌的耐药性,让猛于艾滋的恶魔“超级细菌”诞生,人类可能面临感染却无药可治的困境,还是每一次输液其实都是在拿生命与医院、护士、药物做赌注,挺过去的每一关也让长年累月承受多余液体、泡在糖水盐水中的血管,渐渐如橡胶气球般失去弹性,而越来越脆弱?

    关于“过度治疗”,你不知道什么?

http://s8/bmiddle/003QCOr5zy70dnQFpMH87&690

近日媒体公布的一份关于《心脏支架滥用现象调查》的报告,让“过度医疗”问题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报告显示,我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已相当严重,心脏介入手术数量从2000年的2万例激增至2011年的40.8万例,在11年间里增长了20多倍,有12%的患者被过度治疗,38%的支架属于可放可不放。

http://s8/mw690/003QCOr5zy70dnR3AEL07&690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揭露医疗器械市场黑幕,一个国产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到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医院便成了3.8万元。9倍的心脏支架暴利已超过贩毒。

http://s4/bmiddle/003QCOr5zy70dnRyqkjf3&690

也就是说,有些不需要给心脏放支架的病患,却被“强行”装上无法拆卸的金属“伞架”变成了半机器人,甚至能发展到一个人身上装七八个、十多个“伞架”的程度。

http://s2/mw690/003QCOr5zy70dnSAfGp21&690

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能暂时疏通支撑部位的堵塞,却不能保证该部位和其它部位永远不再堵。唯有净化血液,疏通血循环,保护血管不形成血栓,才能养心护脑。而一个小小支架手术,不仅需要承担术后出血、血管继续淤堵、赔上性命的巨大风险,还须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商业利益挑战医德和执业理念的胜利,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患者、医术及临床医学领域局限下的“无知”。为何这么讲呢?

http://s10/mw690/003QCOr5zy70dnSQAHv39&690

  一、过度医疗是“杀鸡用牛刀”

过度医疗指的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它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等)、过度护理。

http://s13/bmiddle/003QCOr5zy70dnU9e4Aec&690

这些“过度”,既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中医“药食同源、食疗食养”的养生原则,导致“小病大治、大病久治”屡见不鲜,医保基金大量流失,医患关系越发紧张等,对民众在精神、身体与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危害都很深远。但是造成这些“过度医疗”问题的,除了一些医生的不尽责和行业商业化运作外,也有患者贪图一劳永逸的治疗方式及医疗报销省钱心理的无理要求。

  http://s6/mw690/003QCOr5zy70dnUDbal55&690

人民日报社记者白剑峰在《谁制造了“感冒经济”》中曾写道,“一位外国医生说,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而中国人对感冒似乎过度戒备。看个普通感冒,花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花上千元也不稀奇”。就暴露了国民缺乏健康知识的缺陷。

http://s8/mw690/003QCOr5zy70doaiiOzd7&690

而现在到大医院看病还普遍存在“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尴尬情况。医少患多,病人能陈述病情的时间短,甚至由于对自身不了解、表述不清导致交流偏颇。有的医生问诊三句半,甚至没听病人讲完病情,就已开出处方或检查单,立刻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http://s9/mw690/003QCOr5zy70doaI6Jq98&690

身为医生和作家的霍尔姆斯就认为,人类文明迄今为止全部的“治疗”和“药品”的功效,放到一起就一个词——“有毒”。只是对于医药的有害性,专业人员不愿提,有些信息又超出临床医学领域和医生所学知识范畴,公众意识不到,面对“隔行如隔山”,也都难以了解真实内情。

http://s9/bmiddle/003QCOr5zy70dob6zZS48&690

  二、无知比有病更可怕

俗话说得好:一胖百病生。但仍有很多人固守“胖有福”“胖富态”的错误观念贪食懒动。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健康知识的缺乏是第一杀手。”联合国提出口号告诫世人:“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如此强调无知的可怕,是提醒人们,缺乏健康知识的危害性已远远超越疾病本身。

http://s5/bmiddle/003QCOr5zy70doc1LQ854&690

比如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最严重的慢性疾病,也与肥胖有关(但不仅限于外形肥胖者),其中占死亡率前四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已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不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中风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已呈现年轻化趋势。调查显示,4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已约占20%

http://s8/bmiddle/003QCOr5zy70dod2B2T47&690

慢性病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它的潜伏期很长,隐匿于我们日常生活习惯中,经年累月方质变而成。但如果我们日常稍加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就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只是现代人更多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于健康保健知识非常匮乏,且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行为理念,导致慢性病在无形中侵蚀了自己的健康。

 

http://s11/bmiddle/003QCOr5zy70dodyFey2a&690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1、遗传因素占15%2、社会因素占10%3、气候条件占7%4、医疗条件占8%5、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占60%。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是造成人体失衡和生病的主要原因。卫生部长陈竺曾指出,如果我们能克服不良习惯,至少80%的心脏病、中风和Ⅱ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都可避免或预防。

http://s7/mw690/003QCOr5zy70doe0uoe76&690

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佳服务模式。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21世纪的医学会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要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提倡自我保健。这种新观念已要求人们把注意力由偏重于治疗转向积极地预防和保健,由偏重药物治疗转向非药物治疗,由依赖医生和医院转向由自己把握健康的主动权。

http://s3/mw690/003QCOr5zy70doeluGS52&690

  三、别让不懂营养学害了你

扁鹊的“上医治未病,次医治已病,下医治重病” ,已将预防大于治疗的重要地位告知我们。然而医生更注重“已病和重病”阶段的临床治疗,忽视了对“未病”的防御,却也正是现代临床医学的短板之处。

http://s4/mw690/003QCOr5zy70doeM883b3&690

医生以疾病和药物为导向,把大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识别疾病的过程中,在有传染病并发现和开始使用抗生素后,医学原理随之变成了“攻击疾病”。然而面对21世纪的所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从业医生却并不完全理解它们的病因,且对营养领域很陌生,只能坐等病人罹患疾病后方开始开药治疗,而不肯花时间去帮助病人了解必须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保护健康。即使一些预防医学研究,也主要是试图更早地检测出疾病以便提前治疗。

http://s14/bmiddle/003QCOr5zy70dofHueVed&690

而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它从日常饮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帮人们了解身体运作的基本信息、平衡每日膳食、保证营养价值的合理摄取、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从而改善或维持健康。

http://s5/mw690/003QCOr5zy70dwnzWgk74&690

著名心血管专家吉玲曾说:“当我第一次接触营养学的时候,老师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一根被虫蛀了的木桩,医生的职责是用杀虫剂消灭虫子,对空洞却无能为力,而营养师却可以做修复工作,并且通过饮食调理配合运动、心态、睡眠等增强自身抵抗力,让木桩外壁坚固,达到预防再次被虫蛀的作用。”医生给我们做治疗,只能做立竿见影的疾病处置,而真正能让身体愈合、康复强健的不是药物,而是人体细胞自我修复所需的足够的营养原料。所以,我们的健康需要靠平时的自我预防与保健来维护。

http://s12/mw690/003QCOr5zy70dwoyY0bab&690

陈竺部长曾表示:“西医对待疾病,在于对症状的控制,例如得了高血压用降压药,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药,这样是绝对根治不了疾病的;中医对待疾病,在于调理疾病;而营养的目的是修复细胞,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

http://s2/mw690/003QCOr5zy70dwoTWHn71&690

“未来医生必须会开两张处方:一张是针对病情开具的药方;另一张是膳食营养处方。未来的医生必须具备营养学知识,针对慢性病,特别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他还曾多次强调,“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每个人都要建立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的意识”。也就是说,营养、中医、西医三者若能有机结合,将是人们从预防到保健再到治疗的全面保障。

http://s16/mw690/003QCOr5zy70dwpg52vff&690

  四、未雨绸缪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如果健康是一条河,那么,得病就是河水被污染了。用治疗的办法是在下游打捞垃圾,而营养调理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治疗若是“亡羊补牢”,预防就是“未雨绸缪”。二者相较,哪个成本更高,哪个更有效呢?

http://s14/mw690/003QCOr5zy70dwpI9T7ed&690

最好的预防工作是从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开始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另外,若依据宝塔来落实改善我们健康生活的“十大黄金法则”,我们的寿命将有可能延长10年。

http://s5/mw690/003QCOr5zy70dwr8yJC44&690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饮食不要过于单一,多吃稻米、小麦、玉米、高粱、粟、大麦、燕麦、荞麦等谷类,粗粮与细粮搭配着吃。

http://s6/mw690/003QCOr5zy70dwrLF6Bb5&690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这三类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等营养素,且水分含量多、能量低、纤维含量高,不仅能很好地控制体重、滋养皮肤、降低胆固醇,减少和控制慢性病与癌症的发病率,还有助于益寿延年。

http://s13/mw690/003QCOr5zy70dwrTrOIec&690

3、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补钙效果突出,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A含量也很丰富;豆类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且不含胆固醇。二者都是非常好的优质蛋白来源。


4、        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相比之下,适当吃鱼、禽等白肉,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量,因红肉含饱和脂肪酸过高,常吃或多吃会增加罹患肥胖和慢性病的危险。

http://s8/mw690/003QCOr5zy70dwsPH71c7&690

http://s3/mw690/003QCOr5zy70dwVdrQC92&690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根据“宝塔”推荐,烹调油的推荐摄入量成人25-30/天,食盐的推荐摄入量为成人6/天(包括酱菜、酱油、酱及加工类食品里的食盐量)。

http://s5/mw690/003QCOr5zy70dwVsWVeb4&690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推荐每天6000步起。6000步不光是走,其他运动也可转化成“步”来计算,比如骑车、跑步、游泳等活动,可以转化成1000步的活动量。自行车7分钟=1000步、拖地8分钟=1000步、太极拳8分钟=1000步。

http://s15/mw690/003QCOr5zy70dwVFUyqbe&690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一天能量摄取配比在早中晚三餐中的比重是343。零食要尽量避免加工类高热量食品,多选择天然食物。

http://s3/mw690/003QCOr5zy70dwWd7I642&690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尽量选择白开水,避免甜饮料。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最好保证2000毫升,相当于3瓶半550毫升的矿泉水。特殊作业条件下和高强度行业的工作者,以及身处干燥环境如空调室内的上班族(包括冬季暖气房内),要注意额外补充水分。

http://s5/mw690/003QCOr5zy70dwWlqjq54&690

9、         如饮酒应限量。

尽可能选饮低度酒(酒精度数不同,饮酒量也不同),如红酒、黄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应忌酒。

http://s3/mw690/003QCOr5zy70dwWCrHsa2&690

10、每天吃新鲜卫生食物。

鱼、禽、肉、蛋、乳等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滋生细菌而腐败,大部分食物中毒就是由动物来源的食品引起。采购食物时应特别注意鉴别这类食物是否新鲜。病死的牲畜本身已被病菌污染,应坚决丢弃。

http://s4/mw690/003QCOr5zy70dwX6Vpxd3&690

  最后,借用周立波的海派调侃来提醒大家,“今日不养生,未来养医生”。与其待以后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对你毫不了解的医生来决定生死,不如从现在开始让更懂自己的你打破“无知”僵局,学会自我保护吧。/莉婧营养师)

 

注:本文曾于2013年11月发表于人民手机网健康频道[荷尔蒙]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已略有修改。

报刊撰稿人

QQ:2207792419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新浪微博:@莉婧营养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