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转】

(2019-05-23 10:10:32)
分类: 教育科研

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一、幼儿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

(一)活动设计角度

1. 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小学化倾向

2. 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数学教育内容严格按年龄段划分,忽视幼儿个体差异

4. 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活动设计不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师教学角度

1. 数学集体活动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不高

2. 教学方法单调,且对于教参、教具等使用方法不恰当

3. 教师对知识点核心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

4. 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参考资料

二、改善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数学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幼儿的考验,更是对教师自身的一种考验。许多教师对幼儿园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不清晰,会产生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不清晰、幼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后果。因此不管是幼儿园一线教师还是作为幼儿园准教师的我们,在学校期间应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此时作为幼儿园也应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们创造思想碰撞的环境,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和迁移,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二)加强对幼儿前期经验的了解

幼儿是有思想的学习者,幼儿的思想大都来自内化后的知识经验。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通过学习获得的潜力之间的这部分便为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将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幼儿,从而调动起其积极性,发展其潜能。如:教师在教授按数取物的相关知识点时,是从点数、数与量的对应到最后的按数取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特点,有选择的给幼儿预设问题。同时,教师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先行组织者,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只有清楚地知道幼儿的发展现状,才能够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教参,即教学参考资料,顾名思义教参是用来参考的,教参在制定时也是根据大部分孩子的共性而生成的活动设计,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地区或每一个孩子。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幼儿也不例外,教参就像是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公式,我们只是选择了符合这个公式的对象。教师将教学参考资料生搬硬套到孩子的身上,不考虑目标是否促进幼儿发展,内容是否适合孩子掌握。教师也变成了机械的复印机器,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只管将教参里的内容复制给孩子。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让人们变得懒惰起来。教学是具有生命力的,不应生搬硬套,因此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让思维插上翅膀,让不同的教学思维进行碰撞,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可将知识变得生活化、情境化,呈现方式不仅仅是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如:认识钟表、星期这样的时间概念本身就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创编一些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不断进行强化,巩固知识点;在对于加减法的学习上,可以在区角中设置小超市,通过收银、结账、找零这样的一些活动让孩子进行加减法的运用,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重视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一个好教师的成长不是上了多少节课,带了多少个班锻炼起来的,而是每上完一节课后自己的反思,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是包含了活动设计、活动组织及活动反思这三大部分且缺一不可。当进行完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活动反思的作用极其重要。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预设和生成的不确定性,会让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可遇见性的问题,此时进行活动反思会让教师自身清楚地明白这些问题出现的缘由,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锻炼自己活动后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让自己在错误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五)注重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数学教育的关键期,我们本应该注重对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日趋严重,也使得知识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家长只片面的衡量自己的孩子学会了什么知识,而不是学到了什么方法。一道数学题有多重表述方法,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这个时候才知道学会方法才是最紧要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当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时,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在组织数学领域集体活动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对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学会“1+1=2”。

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加上对应的教具,例如给幼儿上数学图形或者分类时,选用各式各样的图形让幼儿来区别,还有就是在上分类课中,可以选图形或者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的手脑相结合,学习的同时,让孩子对新的事物有新的认知。

(六)注重知识间的关联性

    事物之间本就是普遍联系的,不可将它机械分割开,数学更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孩子懂得将知识进行迁移,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先将其与旧知识产生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旧知识进行巩固提升,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