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古瓯窑遗址

标签:
百姓旅游温州文化杂谈 |
分类: 苍南古遗址 |
凤阳窑址群
凤阳窑址群位于凤阳乡鹤峰村交椅环自然村,依山涧而建造,坡度为22至28度,窑炉为龙窑形制,属平焰窑。窑具以匣钵、垫座、垫饼类为主。产品有青瓷、青白瓷、青花瓷等品种,胎土致密,器壁较薄,釉色滋润。凤阳窑址群属瓯窑窑系,始造于宋代,沿用到清初,烧造时间长,涉及的窑系和器物品种多,为研究龙窑窑室、窑具、做工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11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mw690/003QlUQCgy71Q0kVKYU70&690
盛陶窑址群
盛陶窑址群位于藻溪镇盛陶村、新荣村,年代为唐至清,由下山虎、北山脚、贡子头、龙山头、大岭脚、源美内等6处窑址组成。各堆积层1.5~2米,其中以北山脚最为完整;窑址主要产品有碗、盘、罐、杯、壶、钵、盏等,以施半釉为多,表面浮光明显,纹饰简朴,以素面为主,注得实用;窑具有缸形匣钵、凹底匣钵、束腰喇叭形垫座、垫圈等;从产品及窑具来看,晚唐至宋元基本上保护传统的泥点垫烧方法,盛陶窑址群的发现,丰富了瓯窑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983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心垟窑址
大心垟窑址位于矾山镇昌禅社区大心垟村,年代为宋,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2米,有青瓷、青白瓷、黑瓷三类。从产品标本及窑具来看,为明火叠烧而成,纹饰流行外腹刻划斜线纹,内腹刻划卷草纹、蓖梳纹,线条多粗长,简单流畅,与福建同安窑装饰方法类同。1988年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3QlUQCgy71Q36Hm8h81&690
下垟窑址
下垟窑址位于桥墩镇下垟村,共三条窑,窑床仍依稀可辩,用青砖、红砖叠砌,主要生产瓷碗、盘、罐、碟等日常用瓷;胎体多白色,质地较坚硬,采用泥点垫烧等烧造方法,产品装饰以素面为主,少数刻画线痕,年代在清,沿用至民国、现代,根据村中长者回忆,70年代还在使用,现已废弃。下垟窑址,品种众多,且使用年限较长,具有一定的价值。现为苍南县文物保护点。
http://s11/mw690/003QlUQCgy71Q3Bg6kqfa&690
樟岙窑址
樟岙窑址位于灵溪镇浦亭社区玉泉村内樟岙自然村樟岙底,坐北面南,其西北依山,南临溪流,厚约2米,主要器物为碗,器形敞口,斜鼓腹,大圈足,施青白釉,纹饰具有写意风格。胎质呈青灰色,质地较细腻,装烧采用泥点叠烧。根据器物的特征,该窑为明代烧造,属瓯窑民窑系列。现为苍南县文物保护点。
http://s5/mw690/003QlUQCgy71Q3PvEuE64&690
木林窑址
木林窑址位于灵溪镇华阳社区楼下村、墓篮山西缓坡,主要生产碗、碟、瓶等日常生活用品,胎体多灰白,质地较致密。产品有青瓷和青白瓷,采用泥点叠烧、覆烧和匣钵装烧等三种烧造方法。青白瓷,釉层开片且滋润。该窑产品装饰主要以素面为主,少数碗类内壁刻划蓖梳纹或卷草纹,外壁刻划数组斜线纹。现为苍南县文物保护点。
官岙窑址
官岙窑址位于赤溪镇官岙村、官岙山半腰,窑址南北走向,堆积层较丰富,堆积层以碗类为主(当地旧称碗窑),产品单一,为青白瓷,灰白胎,胎体伴气孔、杂质;器型较为丰富,口有敞口、唇口等,以弧腹、高圈足为主,圈足略内凹。施青白釉,釉薄且均匀,釉色滋润,内壁满釉外施釉不及底或内外满釉、足心无釉两种施釉方法;窑具有匣钵、垫饼等。现为苍南文物保护点。
http://s4/mw690/003QlUQCgy71Q4vyTrZ83&690
http://s13/mw690/003QlUQCgy71QacwzfK5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