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古塔名塔

(2013-06-25 13:24:51)
标签:

文化

旅游

百姓

温州

历史

分类: 温州旅游、文化等



http://s2/mw690/d1ed52d6gdff3f45f1b11&690



1.龙湾国安寺千佛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东麓

    国安寺千佛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六面九级实心,原通高18米余,现残高17余米,顶早毁。系青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其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底层设回廊,塔身遍雕佛像,共计1026尊。腰檐平缓,檐口刻出瓦垅和脊,檐下施斗拱,顶安塔刹。
    国安寺
千佛塔石塔为八角13层密檐实心砖塔,高近6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秀美端庄,古色古香。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上层是双层须弥座,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须弥座上部雕刻有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2-3.温州江心屿双塔
http://s14/mw690/d1ed52d6gdff45f210e1d&690


    温州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温州江心双塔位于瓯江江心的孤屿上。江心有东西两峰,东为象岩,西为狮岩,两岩上建有东西二塔。   
    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明万历、清乾隆间多次重修。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高达30米,现高约28米:底径8J米。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清光绪二十年(1894),塔下建英国驻温领事馆。英人强令地方政府拆除塔檐、回廊,并盗走塔内佛经等文物。 
    西塔始建于宋开宝二年(969),明洪武、万历和清乾隆间曾多次修缮。塔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中空,平面呈六边形,7层,高32米,底径7米。各层壶门内今尚留有十六尊石雕佛像。因塔身倾斜,1982年重修。 






4.乐清真如寺石塔

http://s4/mw690/d1ed52d6gdff4bd030a43&6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
      石塔建于北宋,原有七座,现存四座,三座缺顶盖,仅一座完好。塔高5.16米,平面呈六角形。台基束腰浮雕卷草,角柱雕力士,须弥座角柱棱形,束腰雕狮兽。塔身六瓣瓜腹式 ,正面辟壸门,内置一佛像。塔檐用四铺作斗栱,塔刹葫芦形。1999年按原样修复。
      真如寺石塔为六角楼阁式塔,塔身由两部分组成。主塔为四层,耸立正中,塔高约40.5米,底层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将主塔一至二层环抱,高低错落,主次偎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安万松山南麓

5.瑞安观音寺石塔
http://s13/mw690/d1ed52d6gdff4effc911c&690

     观音寺石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经4年的时间建成。平面呈六边形,原有七层,后来塔顶层坍毁,只剩六层,高7.8米。各层宽度相等,并不逐层收缩,一反宋塔常态。全部用石块雕凿砌叠而成,仿楼阁式木塔,雕刻精细,倚柱、槏柱、额柱、头号拱都刻得逼真。腰檐盖石雕简板瓦,两翼用老角梁仔角梁做法。瓦椽、飞子、角梁雕刻清晰。出檐42厘米。坡度平缓,显示早期风格。平座上有柱孔痕迹,当年应有石制的栏杆装饰着,仔角梁起翘部分有圆孔,是用于悬挂风铃的。 现石塔存有佛像472尊。石塔基层做成须弥座,束腰雕出立门,底部做出圭脚,是宋代标准形式。


           6.乐清东塔 
http://s15/bmiddle/d1ed52d6gdff54fdd526e&6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市乐成镇东皋山
 北宋熙宁间(1068年-1077年),因九牛山石塔遭雷击毁,邑令葛逢迁建于此。南宋淳熙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方形?柱,明间设?门,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东皋山挺拔高峻,东塔耸立山巅,为登眺望之佳处,已成为乐清市一大标志。 [ 东塔云烟 ] 自古为乐成八景之一,元代文学家李孝光著有《东塔云烟》一诗: [ 海月四更移塔去,天风万里擘松开。烟消日出无人到,独自看云山上来。明洪武十年(1377)、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先后二次修茸。现之东塔于1992年重新修缮,周围辟有东塔公园。     




           乐清市
乐成镇东皋山
7. 乐清西塔 
http://s8/mw690/d1ed52d6gdff572f435c7&690

        西塔始建时曾有十三层标高,宋祥符、绍兴年间,塔顶二次呈现“五色样光”,众民以为吉祥,由此有僧宗觉如是说:“千寻木杪,露盘高出于云端;五色光中,风铎远闻于海角。”宋咸平五年(1002年),有好事者知县边秀于塔旁建西塔院,绍兴二年赐额。元降改名“广福天柱禅院”。据传王羲之、谢灵运、孟浩然等诗人曾游于此,故于塔下半山建“三贤亭”,此亭余寻寻觅觅,了无影踪,猜想已圮。查明水乐《乐清县志》有:“初建县时三塔,其九牛、翔云二塔竟废,惟西塔独存。”又有宋毛士龙《西塔院记》佐证,西塔建于晋宁康初,如是说来,乐清四塔此塔竟然是历史最悠久之一,西塔圮于明末。


8.南白象塔

http://s6/mw690/d1ed52d6gdff5958b8d85&690
    南白象塔位于瓯海南白象镇塘河边,始建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原塔砖木楼阁式结构,平面六角形,七层,高约三十余米,因塔一度失修摇摇欲坠,无法保护于1965年经省政府批准将塔拆除,在拆塔时,在塔夹墙中抢救出土了大量经卷、绘画、彩塑、木雕、绘画、漆器以及佛教陶瓷工艺品,除了彩塑观音立像,阿育王漆塔也时稀世珍品,藏于塔内二层的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以其中“杂色金刚”的“色”字倒置为据,专家推断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泥活字本印刷品。白象塔于1999年11月由民间集资按原塔样式重建,总高度比旧塔高了2米。塔身各构建均印有捐资人姓名,底层周匝围廊石柱镌刻楹联,每层佛龛内供养石佛一尊。塔下有斗姆宫。


9.温州松台山净光塔


http://s11/mw690/d1ed52d6g7ccbc73ceffa&690
      净光塔始建于唐元和中期。唐禅宗大师宿觉于光天二年坐化,故又称之为真身舍利塔。唐僖宗时赐塔名为“净光”, 松台山也因此有“净光山”之称。该塔于明洪武乙卯年(公元1375年)重建,毁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99年)。温州市于1999年在松台山原址重建净光塔,重建工程于2002年12月开始施工,2004年5月顺利结顶。2006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   
      净光塔原塔为砖木结构,现重建的塔是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全塔七级八面,地下1层,地上7层,建筑面积为762.2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为65.46米。塔体外观端庄挺拔,塔身仿木结构隐出柱子,腰檐下的斗栱、出檐,均为暗红色。平座的栏杆为金黄色。斗拱硕大,出檐深远,塔刹高耸,体现了典型的唐代楼阁式木塔的风格,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塔刹为纯铜构件,高度为15.6米,高度为浙江之最,整个塔刹覆以金箔,金黄色彩可以保持40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佛塔建筑在一个石质八角须弥座上。须弥座上雕刻着佛像,转角处雕刻着力士。须弥座上是石雕栏杆。底层东西开有方形塔门,其余各面为方形塔窗。进入塔内,沿塔梯可登塔顶。凭栏远眺,温州市容尽在眼前。




10.温州巽山文风塔
http://s9/mw690/d1ed52d6gdff5e6ed8c78&690


         巽山塔又名“雁塔”,位于温州市巽山山顶。
     塔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为六边七层砖塔。由于年久失修,塔身倾斜,于1974年5月19日倒塌,仅存塔基遗址。为了恢复历史的记忆,温州市于2004年再次重建了巽山塔。宝塔为七层仿楼阁明式砖塔,塔高35.35m,七级六面。底层外边长3.3米、直径6米,塔基为青灰色花岗岩须弥座。塔内中空、有楼梯至顶。塔身白色,出檐和隐出砖柱为灰色,逐层收缩,古色古香。腰檐下有斗栱,挑角共悬挂着铜铃42个。底层北方有塔门,由此可进塔内,这里装着一个现代化的防盗门,破坏了整体风格。其余各面为方形假窗和假门。每层塔窗和塔门相间布置。塔刹为砖质宝葫芦。塔南有一石碑,上刻《温州重修巽山塔记》。巽山塔南有寺庙。


                       11-12.罗浮双塔 
http://s8/mw690/d1ed52d6gdff665ef47f7&690
    永嘉县瓯北镇罗浮村(东村片)南端龟蛇二山之颠
    龟蛇二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宋元丰七年(1084)重建,现塔为明代所建。该塔平面呈六角形,砖构楼阁式。塔身呈锥形,逐层收缩,每层砌出券门,间或做出壁龛供奉佛像。腰檐用砖作出椽子与飞子,翼角成龙状,仔角梁起翅。因年久失修,塔基倾毁,1991年,瓯北镇委、镇府在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拨款将罗浮双塔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同年10月25日竣工。
    双塔形式和结构大致相同,保存尚完整。为砖构楼阁式。六面七级,塔身呈锥形,逐层收缩,每层砌出券门,间或做出壁龛供奉佛像。倚柱六角形,(木兼)柱与(外门内东)额、普柏枋为扁方形。柱头以上施砖制斗拱,腰檐用置砖做出椽子与飞子,翼角成龙状,仔角梁起翘。塔基用块石铺成,铺面用条石做成平座。塔砖上印有“罗浮林氏塔砖”六字。罗浮双塔与江心塔遥相辉映,分外生色。罗浮双塔隔瓯江和江心双塔相望。 





13.泰顺文祥塔 

http://s12/mw690/d1ed52d6gdff699f5535b&690




          文祥塔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内门外。明隆庆(1567-1572)始建,为历、崇恢时均曾借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倒坍,道光廿三年(1843)乡贤潘浦筹资重建。塔高19.7米,砖木结构,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内有楼梯盘旋而上,腰檐以叠涩法层层递出,转角呈拱状。翼角吻曾逐层不同,有大鳌衔珠、吉祥如意、鹊尾卷草等,工艺讲究,栩栩如生。外壁装饰以黑白、赧、蓝白色为主,绘松、竹、梅、兰,对角则给蝙蝠、葵花等。1989年省文物局、县政府拨款和当地群众集资维修。重修时加回塔基,增设石栏杆。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祥塔是罗阳城的标志之一,后多次重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倒坍,道光廿三年(1843年)乡贤潘浦筹资重建。1983年、1989年以及2001年均有维修。2000年至2001年拆除了文祥塔周围破旧建筑,翻新了塔身,安装了夜景灯,扩建了广场绿地,新建了音乐喷泉,成为闹市区的一大文物景观,也是各种公益活动和休闲游乐的好场所。夜间在夜景灯的映射下,塔身通体晶莹剔透,蔚为壮观。   


温州古塔名塔(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称 始建时间 区域 地址 保护级别
1 望里护法寺塔  847~860年 苍南县 望里镇护法寺村 国保单位
2 栖真寺五佛塔 951-953年 平阳县 鳌江镇塘川罗洋村的凤山 国保单位
3 真如寺石塔
888
乐清市 磐石镇重石村 国保单位
4 观音寺石塔 1071年 瑞安市 万松山南麓 国保单位
5 乐清东塔  1068~1077年 乐清市 乐成街道东皋山 国保单位
6 国安寺千佛塔 1090~1093年 龙湾区 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东麓 国保单位
7 圣井山(含玉皇塔) 1162年 瑞安市 圣井山风景名胜区 国保单位
1 江心屿东塔 869年 鹿城区 温州江心屿 省保单位
2 江心屿西塔 969年 鹿城区 温州江心屿 省保单位
3 宝胜寺双塔 965年 平阳县 鳌江镇钱仓近郊北山麓 省保单位
4 垟坑石塔 1071年 瑞安市 仙降街道垟坑村悟空寺东 省保单位
5 文明塔 1884年 平阳县 昆阳镇城南龙山头(平塔村) 省保单位
1 罗浮双塔 295年 永嘉县 瓯北镇罗浮东村龟蛇二山之颠 县保单位
2 白象石塔 1031年 乐清市 北白象镇樟湾村象山 县保单位
3 涌泉寺石塔 1079年 苍南县 金乡镇梅岭头西麓 县保单位
4 隆山塔 1107年 瑞安市 城关东门外隆山 县保单位
5 灵鹫寺单檐塔 1118-1119年 苍南县 钱库镇桐桥村 县保单位
6 灵岩寺普同塔 1173年 乐清市 雁荡山岭头屏霞嶂下 县保单位
7 广福寺双塔 宋代 苍南县 龙港镇云岩三峰山麓 县保单位
8 慈湖八福砖塔 明代 瓯海区 梧田街道慈湖南村 县保单位
9 毛烊石塔 1511年重建 泰顺县 南院毛烊村笔架山顶 县保单位
10 文祥塔 1567-1572年 泰顺县 罗阳镇内门外 县保单位
11 文章阁石塔 1886年 泰顺县 东溪乡院步桥头 县保单位
12 碧泉寺墓塔群 清代,民国 平阳县 鳌江镇钱仓白水村岩庵水库畔 县保单位
13 广慧寺七如来塔 民国初年 平阳县 昆阳镇九凰山广慧禅寺 县保单位
14 礁下济众灯塔 1918年 永嘉县 瓯北镇礁下村之瓯江北岸 县保单位
15 华山法师塔 1921年 乐清市 乐成街道金溪村 县保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温州老照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