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5-03-18 12:11:04)
标签: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分类: 教育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的缘由

   低段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计算能力。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于计算技能,这种技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发现,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错误。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导致作业的质量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数学老师认为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并不用刻意去培养。其实不然,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等,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低年级的计算学习。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校一、二、三年级各42名学生和6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

   (二)方法

    本次问卷中的学生问卷、教师问卷由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同共设计完成。

三、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现状和成因

    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小学生低段学生正确率的因素有: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计算失误

    准确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计算中频繁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1、审题不认真

    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拿到题就做,对题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并不清楚。比如,有时题目要求部分小题要验算或者简算,学生却并未去做,直到老师询问原因时,才发现自己没看到要求。面对学生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恐怕不能简单地说上一句“你真粗心啊”或是“下次看题目要注意了”就完事,而要反思平时要如何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怎么样从平时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是影响计算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3”写成“5”,把“6”写成“0”,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3-7”时,有位小朋友把“13”抄成了“15”, 15-7=8。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写数字时太随意,书写太不规范,连自己也看不清。

3、做完题不检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做完计算题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当他们的计算出错时,从他们的草稿本上根本找不到验算过程。多数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任务,根本没有想过去检查。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106-89”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的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106”。也有一些同学的运算符号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只是由于他们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错失了发现错误的机会。

    因此,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做完不检查是低段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不明算理造成计算错误

    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20以内加减计算出错占38.7%,十位上进位退位出错占23.5%,加减或减出错的占24.5%,其他看错数字、笔误等原因出错的占13.3%。由此可见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除了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以外,还有许多学生是由于对算理算法的掌握不够导致计算出错。

新教材中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比如,很多一年级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尽管老师上课时讲了用“破十法”计算此类题目的方法,但他们并没有理解老师的方法,做练习题时还是喜欢用扳手指,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得出结果。如果老师在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用小棒操作来理解“破十法”,重视学生的思维体验,让学生理解算理知识,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的计算错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

 四、对策研究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并检查。对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书写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计算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必须一丝不苟,规范整齐。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草稿,无论题目是否要求验算,都要用学过的验算方法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应该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及时改正。对于屡屡犯错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帮他们找问题,找方法,找信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明白算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

    例如,一年级数学“十几减加9”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破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破十”的算理。

    在教学“买铅笔”一课时,先出示一捆零5根小棒,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要从5根中取9根,取不了。只有把一捆解开,从中取9根,剩1根,然后再把这1根和原来5根合在一起是6根,因此,15-9=6 。同样,教学“十几减8”“十几减7”的教学都可以才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熟练掌握“破十法”。

    在教学活动行,我们不光要注重交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使知识系统地掌握,形成数学能力。

   (三)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虽然我们机械重复的过度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学、做合一;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

    1、口算练习经常化。口算是笔算的基础,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口算教学时也应注重算理和算法的教学,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通过摆圆片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找“9+□”的算式,在移动1个圆片凑“10”的计数过程中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凑10法”,进而迁移算理,学习“8+□”、“7+□”,最后引导学生找出窍门:看大数,拆小数,拆成10,加剩数的方法。

    口算训练形式要变化多样,以试算和听算为主。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2、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

    3、重视运算过程的检查。在批改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时,如果得数不对,先让学生检查运算过程,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运算程序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教学时要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要我练”为现 “我要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做游戏,我喜欢;此外,学生的小组听算检查、比赛,自编计算题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5、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虽然我们反对教师一味地把一些计算技巧塞给学生,但是仍然认为学生有必要适当了解一些计算的技巧。任何事物都会有潜在的规律,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琢磨其中的一些技巧,学生也不例外。

   比如,一年级学生在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老师引导他们发现“十几减9”的结果都是“十几”里十位上和个位上数字的和。发现这一规律,既能提高了“十几减9”的运算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解题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探究规律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