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日记长寿拉杂谈
(2025-01-08 20:18:29)*江源日记*
2024.12.19星期四 晴 11-20北风4级
长寿拉杂谈
一
人们追求长寿,无可非议。于是,一些人到长寿之乡旅居或长期居住。他们是否能如愿以偿,窃以为:不一定。
二
人的寿命不只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都会影响人的DNA的甲基化和人体组蛋白的修饰,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很多国际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寿命约有25%受遗传基因控制,而其他75%取决于个人行为与环境等外因以及与遗传基因交互作用的影响。
三
调查发现,百岁以上寿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心态都非常平和。
心理因素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消极情绪会使大脑活动功能降低,引起免疫力的降低,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焦虑、忧郁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于老人而言,抑郁、烦恼、发怒这些消极情绪都可能引起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具有决定意义。
四
中国老年学会陆续认证了9个人口超过10万、百岁老人比例超过7/10万的“长寿之乡”,包括湖南麻阳、广西永福、四川彭山、湖北钟祥、广东三水、河南夏邑、河南宁陵、江苏如皋和四川都江堰。据陈冬锋介绍,研究人员通过对如皋市和夏邑县的地质背景及土壤、水、大气的环境质量调查显示,这些长寿之乡的奥秘之一在于良好的水土环境。
专家对河南省夏邑县、湖北省钟祥市、江苏省如皋市、河南宁陵县4个乡的土壤进行了1000多样点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地区每千克土壤中,碘、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达3.3毫克、57.3毫克、0.47毫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专家表示,元素硒、锌、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由这些元素特有的生理功能决定的。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到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参与生命活动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的元素。碘是被人类发现的人体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虽然碘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更加重要是,虽这些地区元素的含量较高,但又不太高,正好适合人体需要。
调查还显示,如皋地区沉降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江苏全省最低水平,特别是砷、汞、镉、铅等毒性比较大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偏低。专家认为,如皋长寿地区有其独特的地质背景,其表层、深层土壤中有害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这种优良的水土气生态环境综合作用,加之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个地区居民体质逐步增强,形成世界闻名的长寿地区。
当然,如果当地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异常,也会引起地方病,主要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和食道癌、肝癌等。比如大骨节病与克山病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淋溶土带,由于淋溶作用,土壤中硒较缺乏。而大家熟悉的甲状腺肿主要是饮水中碘缺乏。
五
综合分析发现,中国长寿区域的分布呈现六大显著特征:
一是处于北纬38°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三省交界处。中国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大部分地区是长寿“盲区”,很少出现长寿老人。
二是多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澜沧江流域和近海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益健康,利于长寿。
三是多为少数民族地区。广西、云南、新疆的长寿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为瑶族、傣族、维吾尔族。
四是多呈现聚集性,而不是孤立存在。主要分布于河南商丘—安徽谯城—山东单县、广西巴马—都安—东兰等县、四川都江堰—彭山、云南潞西—勐海—景洪、广东三水—佛山、新疆阿克苏—阿克陶—吐鲁番6个长寿带。
五是多为中、低山丘陵及冲积、洪积平原地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下。
六是多为地方病较少流行或没有流行的地区。调查发现,长寿区的土壤和食物中富含微量营养元素,尤其是土壤中的硒含量都偏高,而硒是公认的对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如:河南东部、江苏南部、四川盆地等长寿区。
六
研究发现,长寿之乡具有区域聚集特征,扎堆华南和华东地区,零星散落于华中地区及西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北京、甘肃、河北、陕西、天津、新疆、西藏、云南等15个省市无长寿之乡。从各省份分布情况来看,广西共26个,接近总量的1/3,广东、河南各8个,居第二位,山东6个,居第三位。
综观长寿之乡的特征,不难发现,大部分长寿之乡都具有森林覆盖率高、年降雨量丰富及年温差变化较小且年均气温适宜等自然优势,大多具有独特的局部小气候。生活在长寿之乡的人群更是以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本地水土相生相长的特有生活方式,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作息方面形成自身的康养特色。
长寿之乡在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及文化丰富度上也体现着交互影响的倾向。绝大部分长寿之乡位于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且多数为中草药高产地或者当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高地区,区域人口密度适宜,不会出现居住人口过多而拥挤的现象,保证了其日常生活自由度与空间活动自主性。而且本土文化为老人提供适宜的休闲方式,生活质量方面较其他非长寿之乡地区呈现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