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谝闲传*治国之道
(2023-07-24 13:11:54)*江源·谝闲传*
2023.07.24 星期一
老界岭 多云转晴 34/19
多云 西北风2级
按语
我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此篇文章较长,网络管理员审核说有“敏感词”。我不清楚“敏感”在何处,只好一遍又一遍割肉,现在这个样子,不知能发否?
治国之道
在老界岭避暑闲逛,河沟里几条悠然自得的小鱼进入我的眼帘,忽想起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自己也觉得可笑,一介草民,竟然想治国之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既然不知天高地厚,说出的话以及写的文字可能是不靠谱的。那就权当谝闲传吧。
1902年,四川大旱,饿殍遍野,时值清朝刚刚签了《辛丑条约》,要支付八国联军巨额赔款,加之贪官污吏上下其手,横征暴敛有增无减。难民们走投无路,纷纷加入哥老会、白莲教、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在全省数十州县发起暴动。清政府紧急将原山西巡抚岑春煊调任四川总督,解决四川乱局。
在四川,岑春煊有个“熟人”赵藩,他是岑的授业恩师,师徒俩向来关系不错,岑便请赵藩出任四川盐茶使,顺便帮自己出谋划策。
岑春煊有个毛病,就是能刚不能柔,脾气过于火爆。后来四川爆发保路运动点燃辛亥革命,很难说没有岑春煊的“功劳”。
赵藩对其中隐患洞若观火,苦谏无效。当年十一月,岑春煊要陪客人游览武侯祠,赵藩觉得这是个机会,决心“笔谏”,写下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因对联以“攻心”开头,后人便称之为“攻心联”。
岑春煊一到武侯祠,看到此联,拂袖而去。
赵藩用两则诸葛亮治蜀的故事,就是想让四川总督岑春煊明白,作为一方统治者,做事必须要考虑周全。但岑春煊拒绝了老师的委婉批评。
1958年,毛主席第一次来到成都。对于事务缠身的他来说,很少有什么国家大事之外的东西能够让他停住脚步。但当他来到武侯祠,看到这副“攻心联”时,却驻足良久,还反复吟咏。毛主席要求四川的主政官员都要来看一看,看后还要记住。
2023.07.24
后一篇:*江源·读史札记*闲话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