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绥民检验真理的标准
(2022-12-14 12:48:26)*江源·读点马列(93)*
按语
检验真理的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
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就是说,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这篇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是胡福明,原标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胡福明当时讲师职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1978年4月,胡福明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去北京参加哲学讨论会,与《光明日报》杨西光(《光明日报》总编辑)、马沛文(《光明日报》副总编辑)、王强华(《光明日报》编辑)及中央党校孙长江(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副主任)、吴江(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兼理论研究室主任)等人反复修改,并决定在文章标题中加入“唯一”二字以增加战斗力,最后由当时的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胡福明成为新闻人物,他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1982年11月,胡福明调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荣获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