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门峡鲜卑族后裔兀氏旧宅

兀氏旧宅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原店村陇海铁路边,始建于清代,远远望去这栋砖瓦结构的旧宅与村民房屋无差别,走近一看这栋旧宅可不简单。房屋大门口的木雕,石雕,砖雕等雕工精湛,精美绝伦,虽然历经几百年的战乱和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遥想当年是多么奢华和辉煌。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宣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宣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口木雕、砖雕,栩栩如生
院内石雕屏风,历经百年沧桑,仍然清晰如初
公元4世纪初,拓跋珪的先人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即道武帝。公元398年,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经过拓跋珪的“艰苦创业、进兵中原”,明元帝拓跋嗣的“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和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大略、连年征战”,北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修建陇海铁路时,兀家旧宅被拆除一部分,内房变门面
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向着进步的勇敢的民族改革家”。孝文帝在位29年,他建设平城,倡明礼乐,督课农桑,修治大道,整治政风,广开言路。公元493年,为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6年,孝文帝提出:北魏皇族改姓元氏,其余所有鲜卑人也都改了姓氏。“迁都”、“改姓”两项重要改革措施不仅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加快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
1936年版《陕州志》卷五《族姓》里有这样的记载:“原店村兀氏为北魏安乐王元鉴之后。”全国不足五千人。
内墙石雕,历经百年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