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十个新城县

中国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朝代不断更迭,地名不断的变化,其中山东、陕西、河南、四川、浙江、河北、贵州、江西、吉林等九省,都有新城县地名,其中河南省的洛阳、南阳,都有新城县地名,至此,全国历朝历代出现10个新城县。
1.咸阳,陕西省地级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板块、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面积10196平方公里,人口421万人。
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改咸阳县为新城县。七年(前200年)并入长安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新城县从长安县划出,更名渭城县。新城县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区。
2. 新城镇,河北省高碑店市管辖,新城镇文物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高碑店黄桃的种植地。总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54489人。
唐太和六年(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1993年4月9日,撤销新城县,设立县级高碑店市。1958年,建新城公社。1984年,改为新城镇。
3.桓台县,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就出现了人类文明,境内史家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甲骨文。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48万。
公元前206年设县,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更名为“桓台县”至今。
4.新城县,位于今河南省内乡县和邓州市结合部一带,西汉属冠军县地。后魏皇帝元宏太和中(488年),割冠军县置新城县,属南阳郡。西魏改称临湍县。隋代复为新城县,属邓州。
5.伊川县,隶属河南省洛阳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县。面积1234平方公里,人口92万。
战国,称伊阙,后改新城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新城县,属三川郡。东魏,改新城县为伊川郡。
市6. 兴仁,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州,面积1785平方公里,人口57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设普安县治于今县城,属安顺府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迁县治于今普安县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于今县城,称新城;嘉庆三年(1798年)设新城县丞于今县城,与普安分地而治,属兴义府辖;宣统三年(1911年),宣告脱离普安县,暂设新城县。
7. 仪陇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面积1788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
武德三年(620年),置方州,州治与仪隆县治在今金城山上。武德四年(621年),析南部、相如两县部分地区设新城县,以隐太子建成讳,改名为新政县,隶属阆中,县治在今仪陇县新政镇。
8. 富阳区,浙江省杭州市辖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下游,面积1821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析富春部分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五年(226),又析富春部分县地置新城县(后改新登)。西晋太康末(289),复置新城县,旋废,并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334),复新城县。太元十九年(394),更名富阳至今。
9.黎川县,隶属于江西省抚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黎川有十里明清长街、洲湖船形古屋、福禄寿禧四大古寺等众多历史遗迹。面积1728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从安抚使李纲,转运使逢汝霖、徐霖奏析南城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五乡)置新城县。元初仍宋制,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建昌军为路,新城县县属建昌路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黎川县。
10.扶余市,吉林省辖县级市,是古代夫余国的发源地,故沿用古代“夫余”二字得名。面积4658平方千米,人口47万。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县,名伯都讷新城县(今扶余镇),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民国二年(1913年),改新城府为新城县,设公署,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河北、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奉令改称扶余县。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