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南县文庙

2023年11月10日笔者到陕西省洛南县出差,本来是想到洛南县博物馆看看,了解一下洛南县的历史文化,到了博物馆才发现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南文庙。
洛南县文庙,又称夫子庙、孔庙、学宫等,历史悠久,是古代祭祀我国春秋时期,万世师表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殿宇。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距今近700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孔子学院。
笔者在洛南县文庙棂星门牌坊留影
文庙建筑布局规模较大,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走进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梁画栋、龙飞凤舞、宏伟壮观的木制“棂星门”牌坊,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中院是学堂,门口有一副对联“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读书是敦”,意思就是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宽厚正直的待人;学堂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温顺可爱,笑迎八方来客。
笔者在洛南县文庙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碑留影
学堂右边还有一个文官石像,怀里抱着手板,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后院是大成殿,也是文庙的主殿,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建筑气势恢宏,上有花脊飞檐,内有金碧辉煌,画栋雕梁,庄重肃穆。
后院大成殿门口有一颗三人合抱的大柳树,据说与700岁的文庙同岭,柳树就像一位百岁老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700年来,历经战乱和朝代更迭,不管风吹日晒,依然守护文庙。
洛南文庙大殿
在大柳树旁还有一块石碑引起了我的兴趣,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军部驻地旧址”,洛南县政府2006年10月立。真没想到洛南文庙还有一段红色故事。
1935年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在蓝田县葛牌镇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根据省委提出的“准备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和“抓紧根据地建设”的任务,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向洛南进军。
洛南文庙学堂
4月18日,红二十五军逼近县城西郊。由于敌人造谣,县城人心惶惶,伪县府党政要员闻风潜逃(时县长冷刚峰在南京),县保安团副团长石德功(团长尤奉三在西安)指挥其部布防。红军从南、北、西三面将县城包围后,敌自知力不能敌,纷纷弃城逃窜,敌保安团二中队队长万善书逃至杨川白龙庙被追赶的红军围困,万善书走投无路拔枪自杀。
洛南文庙曾经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军进城后迅速派小股部队深入石门、鹿村(白洛)、小渠(谢湾)、八里桥、庙坪、柏峪寺、景村等地追歼逃敌,宣传政策,安定民心。在县城内省委、红二十五军军部及手枪团驻文庙,其余部队驻城内及城附近。红军严格执行陕西省委颁布的商业政策,只对与反动派有勾结的“顺兴恒”“新德诚”“三义宫”“兰胜德”等几家商号进行了没收分配;对正当经营的则予以保护。红军在城北一次处决土豪劣绅十八人,打开监狱放出了在押的“抗捐犯”及无辜群众70余人。
红二十五军在洛南县城驻三天后,经景村、灵官庙、庾家河等地向南挺进。
老河口:孙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