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寮步镇——刘氏宗祠(99)

2022年11月16日(星期六)下午,参观了位于松山湖大道旁东莞市寮步镇缪边村——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地处村中山坡上,距离路面2米左右高度,宗祠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岭南建筑艺术风格鹤立鸡群。门口的一幅对联短短八个字格外引入注目,也说出了缪边刘氏的来历:“彭城世胄,藜阁家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出生地,为刘氏最为著名的郡望(彭城堂)。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刘氏",以标明自己是正宗的刘邦后裔。“藜阁”指缪边村刘氏宗祠的堂号“藜阁堂”。
据史料记载:刘氏宗祠始建于明代,由于宗祠历尽风雨沧桑、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有倒塌之危。2012年(壬辰秋),在缪边村委会及刘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破土重建,2014年6月12日宗祠在原基础上按原貌、原风格重建落成。
刘氏宗祠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风格,面宽12.8米,进深28.75米,总建筑面积368平米。宗祠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精美细致。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氏宗祠已经列入“缪边村家训馆”,家训的内容是:严以待己、扶危济困、尊老敬贤;学在前、和为贵;德为先、勤为本;服务社会、造福子民。勉励村民遵纪守法,团结一心,和睦相处,为建设美丽的缪边新农村添砖加瓦。
现在,我带大家进宗祠看看,跨过宗祠门坎是一个木制枣红色屏风,这个屏风一看就知道年代久远,老宗祠留下来的百年物件。屏风右边最重要的位置,悬挂着刘氏“家风家训”,这里已经成为“缪边家训馆”。绕过屏风就是第一进天井,右边走廊是介绍刘氏始祖的文化墙,缪边村先有缪姓,后有刘姓,缪刘两姓和睦相处几百年。走廊立柱上还有一幅对联是:“孝为先和为贵诚待人,亲贤者重礼仪讲诚信”,这幅对联就是刘氏家训。
左边的走廊是功德墙,镌刻着刘氏后人及社会对重建刘氏宗祠的捐款支持,密密麻麻一整墙。立柱上一幅对联是:“尚节俭爱勤劳善读书,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对联告诫刘氏后人勤劳持家,乐于助人,崇文重教,刻苦读书报效祖国。
第二进是中堂,上面悬挂着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嘉荟堂”,右边悬挂着“立德树人”,同时悬挂“龙腾虎跃贺新春”四面锦旗,及刘氏名人介绍。左边悬挂着刘黄村宗亲赠送的锦旗“万事胜意”、“心想事成”,还有“和”、“顺”、“兴”三个牌匾,及刘氏名人介绍。
第三进是摆放刘氏先祖牌位的地方,也是后人祭奠先祖的地方,祭台上方浮雕“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两边还有一幅对联:“宗功祖德贻谋先梓里、子孝孙贤立业振家声”,对联是对先祖功德的赞誉,对子孙后代的勉励。
东莞市寮步鎮繆边村刘氏族人,皆系先祖刘文组公的后裔。文组公,字谊山,官授云南总统,系刘氏入粤始祖开七公之曾孙,广傅公之孙,巨波公之第五子,其墓地仍见存在缪边地名刘岭,裔孙祭拜数百年了。文组公配曾氏,生一子刘一,字贯之,号唯齐,官授粤北南雄府保昌县(今始兴县)儒学,明代始迁到广州府东莞县缪边乌石岗乡,与缪氏族人为邻,世代友好相处。原配陈氏,生二子,长子天恩,次子行首,后裔延衍至今二十余世。
刘氏先祖数年前在繆边创建宗祠一座,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岁次(1934年)又重修。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宗祠系共祖同宗族人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现在的刘氏宗祠已经成为缪边村家训馆,及村民活动授业场所。
刘姓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老河口:孙金福撰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