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茶山镇——罗氏宗祠(97)

2022年11月12日上午,因为到茶山镇拜访老乡,随便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找到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寒溪水村——罗氏宗祠。
据《全粤村情·东莞市卷》记载:茶山镇寒溪水村始建于宋代,八百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积淀,三面环青山,背枕寒溪河,故名为寒溪水村。
寒溪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漫步村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罗氏宗祠、罗氏公祠、古代粤曲社、民俗陈列馆、罗氏红色纪念馆等等,该村始终保留村落传统风貌,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颗新星。
寒溪水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先后走出30多位古代尚书、近代武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人做出重大贡献的将领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烈士;寒溪水村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立了罗氏红色纪念馆。
漫步寒溪水村广场,迎面就是罗氏宗祠,用富丽堂皇形容不为过,只见两只石狮子抬着架梁,动人又可爱;房檐,椽子、柱子,各种浮雕栩栩如生。门口的一幅对联引起了我的兴趣“系有萌底、绩著南昌”,只有八个字,却告诉游客罗氏一族来自何方。
上联:系有萌底,指寒溪水罗氏一族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江门萌底( 现为江门市棠下镇良溪村 )安家落户,后迁寒溪水。下联:绩著南昌,据史料记载,豫章罗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豫章罗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汉朝至唐朝的南昌郡行政区划名,),有功德于民"。罗珠公,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了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充分说明溪水村罗氏一族,来自南昌,属于豫章罗氏。
据史料记载,罗氏宗祠建于清朝隆庆六年(1572年),清乾隆、光绪、民国等进行多次重修,宗祠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一门两塾,面宽12.3米,进深34.9米,建筑面积429平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建筑布局保留具有明代特征,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东莞市人民政府2012年8月13日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5月6日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氏宗祠极具岭南建筑特点,木雕、石、灰塑精美,是研究莞邑传统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寒溪水村村史及罗氏历史的珍贵载体1949年10月前作宗祠使用,后作学校使用,1997年学校迁出,宗祠一直闲置。由于宗祠历经风雨,年久失修,墙壁危裂,2017年在寒溪水村委会的倡议下重修,于2018年完工。
跨过宗祠门槛为烫金植物浮雕屏风,这个屏风很特别,还有一幅对联,“入其门必恭敬主、申顺径惟孝有余”,上联是:“外交会、领事会,北京博士立”,这么有价值的屏风,不算是第一进。
第二进为中堂,只见中堂上方悬挂着红底三个烫金大字《贻燕堂》,贻燕堂是寒溪水罗氏宗祠的堂号,右边悬挂着“世代流芳”的金字牌匾,左边是《寒溪水村历代名人》介绍。
第三进是摆放寒溪水罗氏历代先祖牌位,祭奠先祖的地方,是承载古老家族历史和和宗族情感的地方,主堂左侧翼有两偏间,作为祭祀时宰牲,准备祭品之用。奠堂上面二龙戏珠浮雕活灵活现,奠堂两边还有对联:“左昭右穆一堂世代敬所尊爱所亲先王之道孝悌而已矣 春祀秋嘗万古事业视无形听无声宗庙之礼玉帛”,左昭右穆是古制: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第三进祖堂两边是《寒溪水村历代名人》介绍。
寒溪水村于宋绍定三年 ( 1230 年 ) 立围, 始祖罗汉荣。据史书记载, 南宋绍兴元年 (1131年), 南雄府牛田坊有贼作乱 危害百姓。 东莞罗氏始祖罗贵带领三十三姓共九十七户人家,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江门萌底( 现为江门市棠下镇良溪村 )安家落户 , 其子孙又在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繁衍。
老河口:孙金福撰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