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万江区——李氏宗祠(77)


2021年10月1日(星期五),今天是伟大的祖国72岁的生日,国家给予放假7天的福利,下午14:30分出发,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到第一站参观位于东莞市万江区蚬涌社区莫屋村——刘氏宗祠。第二站参观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麦屋村——麦氏宗祠。第三站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李屋村——李氏宗祠。

下午15:40分找到李氏宗祠,宗祠地处李屋村广场旁边,因为放假,大门紧闭,宗祠门口有两副对联,一幅是:“花开满祠添吉庆、灯照全村旺丁才”,另一幅是:“琴瑟和谐千村乐、鸳鸯同庆百年欢”,这两副对联都是节日喜庆对联,跟李氏来源没有一点关系。
从宗祠外表看,一般的宗祠都是明清建筑,李屋村的李氏宗祠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椭圆拱形凸起这也是岭南建筑特色有别于江南地区建筑的原因之一。

从门口椽子上看,雕梁画栋、人物、植物,雕刻的栩栩如生,从外表看宗祠是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精美细致。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朝议大夫李卓(字天挺)由南雄珠玑巷徙居东莞獭(粤音音察)步村(今长安镇涌头村)定居。卓生二子,长子景完,字元亨,仕宋为昭州恭城县尉;次子景宏,字廓宇,仕宋为承事郎。景宏生一子李用,为当时一代名儒。李用生有三子:长子春叟,字子先号梅外,特奏进士,官至府学教授;次子得朋,号梅边,宋淳佑六年(1246年)特奏进士,官南恩州司法;三子松叟,号梅际。


东莞陇西李氏为东莞巨姓望族,子孙遍布各处,历代先贤辈出。今长安镇的乌沙、锦厦、咸西、涌头社区,南城区的篁村、白马、石鼓社区,塘厦镇的林村,黄江龙见田,莞城区的阮涌(属细村社区),石排镇的塘尾村,凤岗镇竹尾田社区,及东城、石龙、石碣、企石、东坑、万江等镇区均有分支,同时有不少族人远徙至省外乃至海外。
老河口:孙金福撰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