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2021-04-17 19:49:07)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2021413日(星期二)上午,到常平镇海祺汽配城拜访商户,因为下午要到大朗镇华南汽配城,中午吃了便饭,便寻找周边的宗祠,在距离常平镇海祺汽配城2.2公里,找到了位于东莞市东坑镇新门楼村——勷德谢公祠。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勷德谢公祠地处村中心广场,与谢氏宗祠一墙之隔,公祠门联格外引人注目,“宝山献瑞、玉树连芳”,实际上导出了谢姓的来源,宝山和玉树都是谢姓的堂号。据史料记载,谢安二十六世孙,宋大观三年(1109年)开封进士谢廙,在“靖康之乱”后的建炎年间,扈驾南渡官武进尉,立宅常州城西安善乡开派毗陵(常州)谢氏,之后开枝散叶,派衍三十四(祠)堂,其中有横山桥等“宝树堂”十一座,还有“玉树堂”三座,分别为武进横林崔桥“玉树堂”、江阴南园陆桥“玉树堂”、无锡洛社“玉树堂”。说明东坑谢姓的先祖来自河南开封。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勷德谢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绪(1875~1908)年间。祠坐西北向东南,占地300平方米。建祠用材,均选用上乘材料,神楼宫灯屏风,皆用酸枝坤甸,金钟架圆形柱,采用楠木。正门口用磨光红石铺砌,包台正侧及左右青云巷则水磨青砖,青红相衬,美仑美奂。其余方柱,柱脚柱裙、包台及墙脚更用幼纹麻石雕凿或打磨而成。凡属栏口位处,均用一石至尾。方柱石枕,三层雕琢,二度轴口,中层以竹节边八角形盆,上下联配,轴口处仅为二寸丁方,工艺甚是精湛。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谢公祠地石价板铺砌,以斜形式设计。为达精益求精,限制砌工每天只能砌二块,工作不容粗糙。据说公祠兴建期间,恰逢亭岗(地名)庙会,大演梨园,管理者茂爷公为了适应工人劳作,照顾情绪,作出措施。凡欲去看戏者,必须勤加工作,每天要完成二块半铺砌任务。故有宗祠砌价板,“看戏二块半,不看戏两块”之说。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谢公祠建筑期间,有邻村谦吉堂,横沥水边吴氏祠相继兴建,造型与施工均同聘建公祠师傅。吴祠略小,有半间之称,和谦吉堂一起,人们对三祠的赞美,冠以“神山水建祠堂二间半”的称谓。谢公祠地石价板铺砌,以斜形式设计。为达精益求精,限制砌工每天只能砌二块,工作不容粗糙。据说公祠兴建期间,恰逢亭岗(地名)庙会,大演梨园,管理者茂爷公为了适应工人劳作,照顾情绪,作出措施。凡欲去看戏者,必须勤加工作,每天要完成二块半铺砌任务。故有宗祠砌价板,“看戏二块半,不看戏两块”之说。谢公祠建筑期间,有邻村谦吉堂,横沥水边吴氏祠相继兴建,造型与施工均同聘建公祠师傅。吴祠略小,有半间之称,和谦吉堂一起,人们对三祠的赞美,冠以“神山水建祠堂二间半”的称谓。

东莞市东坑镇——勷德谢公祠(60)
       2002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128月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年12月公布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128月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