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排镇——李氏宗祠(37)


2021年2月24日下午,在老乡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石排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我的第一站首先参观游览的是——李氏宗祠。因为了解塘尾,就要了解李姓的来源,以及李姓落籍东莞开荒创业,历经元、明、清的沧桑历程。

据史料记载,塘尾村现存古民居约268座,祠堂21座,书室19座,古井10眼,围门4个,炮楼28座。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尤为可贵的是,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今塘尾明清古村落居民多搬出外住,房屋空置或出租给外地民工居住,塘尾村民委员会协调村民进行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

李氏宗祠地处塘尾村西北角,建于明初,重修三次,最近一次维修是1999年。坐北朝南,五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两边建有廊房,面宽17.46米,进深43.5米,占地面积759.5平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灰塑鳌鱼,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该宗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姓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二进堂号“追远”,前檐下还挂“文魁”、“经元”二匾,皆由后人仿造,原匾由明成化年间举人李质立,已于文革被毁。里间壁栊满置神主,两边对联“举目思言功祖德,存心为孝子慈孙”,其时从六世祖坟上担回来的三只乳猪静静躺在坛前,香火缭绕,供祖宗享用。

门外左右各遗旗杆夹,乃清光绪23年(1897年)乡试中举第三名的举人李衍广所立。“举人碑”、也称“举人石”、“帏官石”,明清时凡考中举人或进士,都会在祠堂面前树立起“帏官石”,向先祖报喜。塘尾李氏曾中过两位举人,即明朝成化年间李质和清朝光绪年间的李衍广,如今在李氏宗祠门前两侧及景通公祠前都保留有李衍广“举人碑”与夹杆石。
李氏宗祠1932年曾作为东莞县立第16小学,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