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排镇——萧氏宗祠(34)

2020年2月20日(星期天)下午,利用拜访襄阳企业家的时间,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石排镇田边村——萧氏宗祠。宗祠地处村中心,丘陵地带的山脚下,如果要进宗祠,需要上5个台阶,站在宗祠门口,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据村中村民讲,田边村位于石排镇西部,东边与东江相接,距镇中心区4公里,西距石龙镇8公里,南距茶山镇5公里,北与博罗县园洲镇隔江相望,同时,夹在中坑村、横山村、李家坊村之间,交通十分便利。辖下5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人口2050人,60%姓萧。
村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精致非常丰富,俗称“十八房间”的明清古采石场遗址石柱林立、景观奇异,乃游人寻幽探古的好去处,顺东江绵延千米的鲤鱼洲岛,蕉林叠翠、绿竹摇风,是令人神往的“莞邑桃源”。


田边村原祠堂久历沧桑已有300多年历史,于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新祠堂坐南向北,按原墙脚、方位建成。成阶梯形,有步步高升之意。现新祠堂已成为宗亲喜庆聚餐之场所,村重大会议也在此召开。
萧氏宗祠三间三进,两边建有廊房,面宽13.2米,进深28米,占地面积400平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灰塑鳌鱼,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该宗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萧氏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先秦时期,萧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湖北、安徽。秦汉以后,萧姓很快散播到山东、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唐宋元明时期是萧姓发展和迁移的重要阶段,契丹国萧姓人群大量加盟汉族。元朝,成为汉族的萧姓因战乱与原华北的居民一起南下,聚集在长江沿岸地区,越过长江进入湖广,最终形成当代分布的局面。清朝初期,萧姓进入台湾地区。


东莞有萧姓始自麻涌。北宋年间德隆祖始迁东莞县麻涌定居。传至二世祖讳祥,是南宋一位杰出的名将,由于抗金卫国战绩辉煌,功在宋室,召对口殿,赐封“万户侯”。死后,族人立一庙于新街基祀之;乡民百姓立一庙于军城村内祀之。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