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南城区——李氏大宗祠(24)


2021年2月18日(大年初七)下午,到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李氏大宗祠参观游览(天安数码城旁边),宗祠建在土山丘上,祠前有200多平米大理石铺设的小广场,门口两个石狮子笑迎八方来客。宗祠虽然重修十年,但仍不失古朴典雅的古建风格,浓缩了岭南建筑的精髓,称得上大宗祠不是浪得虚名的,完全称得上高、大、上,雄伟壮观,并且宗祠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是很完善的,休闲亭、仿古走廊、广场停车场等样样齐全。

据史料介绍,白马李氏大宗祠始建于南宋末年,为宋代李氏四世祖所创建,距今有730余年历史,是东莞少有的宋代祠堂。祠堂面宽13.4米,进深36.3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三开三进,呈前门、中堂、后寝、两侧廊庑形式。祠后有一棵苍松,树干粗壮,两三人方能合抱。祠堂门前为高台,需从侧翼登上,可俯视整个白马广场;前院有台阶分24级,进中堂、后寝须沿这24级台阶拾级而上。

据《李氏族谱》记载,大宗祠门前石狮、大井头古井、“李氏大宗祠”门额、前堂大门抱鼓石以及24级阶梯,均为始建文物。其中的古井,史传为李氏三世祖竹隐公挖成,当地村民都亲切称之为“大井头”。井水古时一直为白马村民所饮用,至今已有730余年,为白马保存最好的古井之一,井水至今仍清澈见底,每天早上到井边打水洗衣、浇花的村民络绎不绝。

白马李氏大宗祠历经沧桑,自创建后多次遭毁坏,其中宋末元初,明末清初是劫难最重的两次,但屡次毁坏,屡次修复。至今,宗祠因战火、自然损毁、文革等原因,已经历了“五修”。 文革时三开三进的李氏大宗祠被拆得只剩下第一进门的几根石柱和“李氏大宗祠”门额,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复原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