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南城区——苏氏宗祠(1)

2008年6月12日,我第一次参观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豪岗村——苏氏宗祠。
宗祠地处豪岗村中心广场,很远就看见“苏氏宗祠”四个大字,宗祠门口对联格外引人注目:“黄领参天展羽旗壮巨观於百代、青池浴日光祠宇流庆泽於千秋”,意思就是苏氏族人就像羽翼丰满的雄鹰,翱翔蓝天;在阳光沐浴下繁衍至今。
宗祠第一进,悬挂着金光闪闪的“金台派衍”木匾,据说是苏东坡书写,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
第二进堂上方悬挂着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广东顺德人苏若瑚书写的“德本堂”木匾,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正厅两边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岁月兴思潦藻涧蘋常拜奠,下联是:堂阶序立左诏右穆自循规;意思就是告诫苏氏后人,不管你管多大、钱多少,都有常拜祭先祖;同时,要尊老爱幼、遵纪守法。
第二进的右边墙上,悬挂着宋代苏氏先祖为官的功绩和功名;进士、文魁、第一名、进贡、庐山衍派、等木制牌匾;左边墙上张贴着苏氏历代先祖介绍,及苏氏宗祠历代修复时间介绍。
第三进中堂上面悬挂着“尊祖敬宗”木制牌匾,下面摆放在苏氏历代先祖牌位,两边对联是:上联:登斯堂洋洋乎如在其上,下联是:念尔祖拳拳乎不忘于心,意思就是,不管苏氏后人,身在何方,都不能忘记先祖。
苏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苏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清光绪三年(1877)分别进行过重修,现基本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苏氏宗祠坐西向东,是东莞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二进明问上悬挂苏若潮书写的“德本堂”木匾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左通廊墙上镶砌有一方石碑,上面记载着清光绪三年重修祠堂的内容。三进明间上挂着清代探花陈伯陶书题的“尊祖敬宗木匾”:大厅设三个神龛
苏氏宗祠左、右次路建筑对称分置于两旁:前为二厢房一天井,后置一小院二楼阁,其一为“典籍楼”,厢房山墙修饰锅耳风火墙。
从整个祠堂看,除清末重修时有小部分更换外,大体保存明代始建时的历史面貌,祠内的梁架、灰塑、陶塑、木雕、工艺精湛,
为进一步保护好苏氏宗祠,在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苏氏村民的自发捐资,在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期间对苏氏宗祠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老河口:孙金福撰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