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湖北省非遗文化—百布堂
(2019-05-30 18:51:02)
在农耕文明时期,枣阳时手工粗布防治技艺的流传地之一,枣阳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手工粗布纺织遍布枣阳乡村。“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是枣阳民间时代传承的一种手工纺织棉布的技艺,长期伴随着枣阳人民的生活,是枣阳人民广泛用于服装面料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用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纺织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枣阳手工粗布受到现代大型织布机的冲击,使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难得一见,频临失传。所以,保护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迫在眉睫。

2018年5月10日,是一年一度国际化、专业化的深圳文博会开幕之日。由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友,总经理张其华在文博会湖北省展厅,展示百布堂难得一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刘大友和张其华为我们介绍:枣阳手工粗布要经过轧花、纺线、染线、浆线、牵经、上机、织布、染布等17道工序才能完成,技艺十分复杂。

枣阳手工粗布不仅质地柔软、爽身舒适、不起褶皱,而且还有不褪色、不起球、耐水洗、不起静电等特点,用起来夏季吸湿沥汗,冬季贴身保暖。百布堂以“老布新做”的研发理念,率先在全国提出手工家纺概念,在继承中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结合都市现代的审美观点,研发、生产出一系列受欢迎的家居生活用品。如今百布堂被评为央视网战略合作伙伴,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等荣誉,在武汉和枣阳市分别建有非遗传习所和博物馆,正在枣阳筹建合作社和非遗文化产业园。

在聆听刘大友夫妇介绍百布堂历史的同时,一位老人进入了我的视线。这位老人一边织布一边玩微信,还一边接受各位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采访。看着这位新潮可爱的老人,我十分好奇,于是也走近了与她攀谈起来。据老人介绍,她是负责传习这项古老技艺的91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王义林,也是刘大友的母亲。王义林出生在枣阳的一个大户人家,爷爷又种田又做生意,办过染行、织布厂等,王义林10岁开始跟随大人学习织布,并很快掌握了这项技艺,开始了一段与粗布制作技艺交织的漫长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