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2016-08-31 14:37:16)
分类: 专题培训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单元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使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解析:此目标是通过比较测量等帮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1厘米、几厘米、1米、几米的长度】 知道1米=100厘米【利用米尺观察得出1=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刻度尺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解析:借助实物感受线段是直的,再通过观察总结出线段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解析: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解析:估测实物或线段等是几厘米、几米】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统一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 例23

【认识长度单位1厘米,能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如:估计图中实物有几厘米并会测量,如第8页第1题。

【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线段或图形边长的长度。

认识米 5

【认识长度单位1米,能从尺子上找出1米、2米等】

【能估测物体的长度】如:判断生活中事物用米或厘米作单位是否合适,如房间高3厘米

【知道1米=100厘米,记住进率】。

认识线段 例67

【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特点。】如:判断哪些是线段。

【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解决问题 8

【在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基础上,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如旗杆高,课本长等】如:会用熟知的长度标准如一搾是8厘米,推测生活中事物的长度如桌面长宽;根据实物图填合适单位;根据给定单位和实物填数。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使用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序操作小棒、圆片等学具,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式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解析:此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类推、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计算;通过日常训练学生口算、听算,帮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特殊情况:72-47+16)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运用前面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解析:此目标是通过复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算法,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例1、例2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式题。】如:理解35+32的算理、算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进位加

3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式题。】如:理解35+37的算理、算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

1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如:36-23

退位减

2、例3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如:51-36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5

【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

连加连减

12

【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的计算连加、连减式题。】如:3个数连加既可以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也可以先对齐写出3个加数,再计算。

加减混合

34

【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的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特殊情况:72-47+16)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

【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并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用尺画角,记住角的各部分名称。】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解析:此目标是通过观察事物抽象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运用三角板找到直角、锐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两个三角板拼出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掌握角的大小。】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活动角、折角的活动中,学到三种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解析:此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和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从而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认识角

1.生活中的角 主题 

2.认识角、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1

3.画角 2

 

【认识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如:练习八第1题、第2题。

【通过动手折纸,学会角有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如:练习八第4题。

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3

2.画直角 4

【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如:练习八第5题。

【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直角】如:练习八第7题。

 

认识锐角和钝角

5

【认识锐角和钝角。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实物上的角的活动抽象出锐角、钝角的图形,会画锐角和钝角】如:练习八第9题、第10题。

【通过在三角尺上找锐角、用活动角变出锐角和钝角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角的大小与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解决问题

6

【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一个钝角。在掌握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之间大小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用一副三角板拼锐角、钝角,学会一个直角拼上一个锐角肯定是钝角】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单元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感知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在2—6的口诀的基础上去编制2--6的乘法口诀,清楚每句口诀的来源,并能熟练运用。】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析:此目标是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乘法的初步认识

1、例2

运用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乘法的意义,充分利用直观手段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情境,并根据具体问题,呈现了同数连加的算式,为乘法算式的改写作好准备,同时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例1

编制5的乘法口诀,体验5的口诀的来源,并能熟练运用。如:学生观察实物图形,并提出数学问题,将55连加的计算过程依次呈现出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编制乘法口诀积累感性经验。如练习十的5题。

234的乘法口诀

编制234的乘法口诀,感受编制口诀的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如:2的口诀先动态呈现实物图,在22个地数的基础上说出“12是多少?22是多少?用乘法口诀怎样表示呢?”,再对照点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制出口诀,从而感受编制口诀的规律。如做一做1小题。

乘加、乘减

【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感性经验,会用画图、语言叙述说明算式的意义,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同时为今后依据口诀间的关系记忆乘法口诀作好方法上的准备。如练习十二的3题。

 

6的乘法口诀

【自主完成6乘法算式的整理与乘法口诀的编制,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如:结合实物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几个6相加的结果分别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分别画出1626……是多少,并圈出相加的得数,根据相加的结果完成乘法口诀,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使学生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如练习十三6题。

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会用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如:例7将用乘法解决问题与用加法解决问题对照,在“知道了什么?”环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问题,在“怎样解答?”环节,呈现了学生画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由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并从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两个方面,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如练习十四的5题。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单元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解析:此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同一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图是不同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解析:此目标是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