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备课组主题发言三次(王蓓)
(2016-01-19 10:24:18)
标签:
主题发言三次 |
分类: 英语学科教研(备课)组活动 |
一、评杨成兰的一节作文指导课
俗话说,文如其人,我觉得课如其人。今天夏莎的课给我的印象就像这位老师做事风格给我留下的印象:细致而严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这节写作指导课给我的启发。
这节课的优点很明显,我觉得有四大特性:
1)
全面性,在四十分钟的作文课中,老师对中考优秀作文的五大要求不仅做了全面细致的诠释,而且都对应地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和训练。
2)时效性,这节课始终围绕一个话题,而这个话题又刚好是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堂写作指导课就显很合适宜,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得到立竿见影的写作技能的提高。
3)有针对性:虽然这节作文指导课全面地对五个写作要求都做出了指导和训练,但还是侧重对遣词造句这一能力做了侧重学习。夏莎老师不仅把这一技能放在第一教学阶段出现,而且给出的指导和相应练习也是最多最全面。她收集学生习作作为文本素材,从单词到词组,再到句式,最后到篇章,由浅到深,环环相连,步步落实。
4)学生的主体性:为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学生为本的课堂本色,夏莎老师的整
课的素材都取自学生的单元作文原稿,她的课堂教学设计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纠错练习,好词佳句学习,到文本框架,再到习作策略的归纳总结都体现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意图。不能忽视学生主动思考习作策略的学习,这给我们所有英语老师以后的习作教学开出了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这节习作指导课的容量非常之大,整个教学过程的步伐显得很匆忙,学生的思考时间总显得不充分。能不能大胆地舍弃一些作文要求或策略的教学,弱化面面俱到,让重点更突出,难点再突破?
二、评陈洲帜阅读课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下这节阅读课。
一、评教学目标
1)
全面,具体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1)适宜,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在时间保证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强化。
2)有针对性:她的阅读选材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捕捉一个在试卷中经常被用做任务型阅读内容的广告阅读这样一个典型,来开展阅读策略的指导,就显得针对性比较强。(夏老师的阅读写作课也是因为选材广告写作,才会侧重写开头,因为广告文章的特点除了简短外,开头要有吸引力)
3)有导向性: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忽视阅读策略的学习,这给我们所有英语老师以后的阅读教学开出了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二、评教材处理
三、评教学程序
1)授课思路的逻辑性是教学程序评价的重点。
2)看课堂结构安排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
四、评教师素质
教学基本功扎实。
1)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性强,言简意赅,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明朗、快活、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
3)语言:语音准确、语调柔美,总有启发性。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总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活
动,调整了课堂氛围。
4)操作:幻灯片制作精致又利用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不是把知识机械的搬到幻灯片上,而是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简单的图片拓展化,起到了一定的教学辅助作用。
探讨的问题:
1.
2.
三、简评陈舜华老师的一堂课
我校于举行了“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整合教学”的教研活动。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的陈舜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耐人寻味的研讨课。以下是本人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良好的文化素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论是课堂组织的语言、知识讲解的语言、任务布置的指令性语言、教师与学生课上对等交流的语言以及对学生活动进行的即时点评的语言,都体现了教师语言更多的规范性、科学性、机智性,为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英语氛围;可以看出,有的教师长期坚持全英教学,其全英教学已成为课堂上的隐性教学资源,这样的老师在课堂组织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因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日趋成熟
三、教学方法以任务型教学(TBLT)为主流,灵活多变,丰富生动。
四、重视教学中课堂控制和学生学习的策略, 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新的教法和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沉闷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抛弃“注入式”,采用“任务型”,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契合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由单一的认知型课堂演变成“认知-活动-情意-任务-运用”型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不仅能被动答问,而且要主动发问,参与完成既定任务的教学活动,思维被极大地激活,使课堂中的兴奋点变成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教师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搭起了真实、真情交流的平台。通过对Mike回家旅途的讨论,让学生感受他旅途的艰辛,激起同学们对外教工作的支持及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总之,这是一节可学性很强的成功的英语课。清晰的思路,各环节过度自然,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巧妙,听说演练都很到位,使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以下提点探讨的意见:
一、陈老师在展示自己成稳魅力的同时,是否能再加点激情,以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二、本堂课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取材于学生的任务题材没有,是一大遗憾。不然的话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师生交流的氛围更浓。
三、作为一节听说课,对八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否提高一些要求,令他们能说出较长对话或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