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公开课评课活动——20151118
(2015-12-09 18:59:16)分类: 音乐学科教研(备课)组活动 |
项目名称 |
专业知识与技能 |
项目负责人 |
李咏雪 |
|
活动时间 |
2015.11.18 |
活动地点 |
科技楼四楼音乐室 |
|
活动主题 |
校级公开课《青年友谊圆舞曲》《沃尔塔瓦河》《猎人合唱》 |
主讲(主持)人 |
、李晨奕、彭和芳、李咏雪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全勤 |
申请学时 |
1 |
|
活动内容及进程 |
主讲内容 |
音乐组全体教师每人在同一天开出一节公开课 教学设计意图、教后感 |
||
研讨内容 |
1、七、八、九年级学生学情、教材分析 2、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与目标达成 3、教法的有效实施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组员讨论、互相评价,温大实习生参与讨论 5、李咏雪老师评课总结 |
|||
成效与收获 |
通过三个不同年级段的三节音乐课,可以发现鲜明的年级段学生特点,七年级活泼、八年级好奇、九年级沉稳。唱歌课、欣赏课、音乐鉴赏综合课这三种不同课型也给听课评课老师带来了较全面的体验。 |
|||
签到栏 |
李咏雪、彭和芳、李晨奕 |
|||
过程确认 |
|
教
学
过
程 |
导入 |
教 的 活 动 |
学 的 活 动 |
设 计 说 明 |
多媒体出示几组中国戏曲和外国歌剧的剧照;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 |
观看图片,回答:哪些是歌剧的剧照。 |
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从中国的戏剧(舞台剧)入手去认识国外的歌剧(舞台剧) |
||
新 课 教 学 |
教师:歌剧是在欧洲发源而起的一种舞台剧,主要是通过演员的演唱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和我们国家的戏剧有点相似,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歌剧的选段,听时请同学们注意和你熟悉的某些中国戏曲在唱法上的区别(播放<猎人合唱>) |
聆听,比较。 |
让学生区别戏剧与歌剧在唱法上的区别,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
|
教师:有没有同学给我们谈谈刚才所听的歌剧选段在唱法上和中国的戏剧与何区别 |
学生:(自由发言) |
让学生由认识产生兴趣,进而自然的过度到学唱。 |
||
教师:同学们想唱唱这段歌剧选段吗?(出示曲谱,再次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听时注意给歌曲分成几个段落,其中精彩的是哪段?) |
学生,甲:两段 |
让学生从范唱中找出每段的区别,为下面的学唱在情感上做好铺垫,同时也把歌曲难度化整为零。 |
||
教师:全曲分为三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前16小节,通过旋律和歌词我们感受一下前16小节是一种什么样的演唱情绪,同时请同学们轻声随老师一块哼唱,注意歌词的断句(猎人们英姿飒爽及森林狩猎的意境 |
学生:轻声哼唱讨论,发言。 |
让学生通过听听,唱,体会A(前16小节)部分的情绪,同时交流发言。 |
||
教 学 重 点 |
教师:第二部分从17小节到32小节,让我们听一下范唱。(要求同上叙述性的演唱情绪,反映猎人们狩猎的场景) |
学生:轻声跟唱 |
让学生通过听听,唱,体会A(前16小节)部分的情绪,同时交流发言 |
|
教师:歌曲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得以部分,从33小节到结束,完全是由“啦”这个衬词唱出的,让我们听一下录音,请同学们跟唱时注意这一段的情绪(粗狂,豪放,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
学生:听录音 |
让学生通过听,体会 理解C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绪。 |
||
教 学 难 点 |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第三个部分的这些衬词,请同学们随老师打起拍子把它完整的唱一下,标有V的地方是换气口,同时注意前依音的演唱处理(多媒体出示该部分节奏型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打拍子唱C部分 |
引导学生详细的学习C部分的演唱,为随后的活动做下铺垫 |
|
教师:歌曲的三个部分听完了,也唱完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整的演唱一遍?(放伴奏录音,同时示范弱起小节的演唱处理) |
学生:跟唱全曲 |
通过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完整性,和整体的效果。及弱起小节的演唱处理。 |
||
教师:我们再来单独的跟唱一下C 部分。(全班分A,B两组,A组唱B组大节拍,随后互换) |
学生:跟唱,打节奏。 |
通过互动,相互协作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
||
教师:让我们看看C部分有几小节带前依音(前依音由女生演唱 |
学生:那男女分开演唱 |
进一部加深学生对歌曲尤其是C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力度。 |
||
师生同唱全曲,前依音由女生演唱,C部分拍起手。 |
学生演唱全曲 |
巩固,提高 |
||
小结 |
这节课我们重点欣赏并学习了歌剧《自由射手》的选段《猎人合唱》,同时简单的了解了外国的歌剧和中国的戏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唱过程中我们体会了歌剧的演唱方法,还学习了弱起小节,前依音等演唱技巧,希望同学们课后查一查有关韦伯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做一次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
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
彭和芳
教具:钢琴、电视机、音响、VCD机、录像机、投影仪、CD(沃尔塔瓦河主题歌)、VCD(索尔第指挥巴伐利亚广交乐团演出实况)、VCD(民族乐派介绍,斯美塔那介绍)、VCD(日本HHK拍摄的沃尔塔瓦河实景音乐风光片)、画图(德国史密斯先生为“沃尔塔瓦河”所作7幅插图)。
教学目的:
1、 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
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
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
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
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法:
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
1、 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
作品?
(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 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二、 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
(放VCD——02)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
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它是一部风格奇特,
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三、 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
(每部分都采用介绍,看音像、提问讨论的方式)
1、 两个源头(投影图(1)德·史密斯画源头插图)、(放VCD索尔第指挥交响乐团
演出,03——2分30秒)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
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 沃尔塔瓦河(VCD——3分30秒)(投影主旋律,并唱会它。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
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
3、 森林狩猎(投影图(2))(VCD——5分05秒)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
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 乡村波尔卡午曲(投影图(3))(VCD——5分23秒)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
村民们的婚礼场面。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
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
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 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图(4)、投影旋律)(VCD——6分54秒)
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
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女同学哼唱旋律)。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色彩朦胧而神秘)。
6、 沃尔塔瓦河(VCD——9分09秒)
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 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第一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 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
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
斗。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 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投影图(6)(VCD——11分34秒)
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
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9、 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投影图(7))(VCD——12分50秒——13分24秒)
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四、 完整地欣赏全曲(VCD沃尔塔瓦河音乐风光片)
一边欣赏一边请大家指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及所在的哪一部份结构。
(投影结构图)
引子:(两个源头)
A:(沃尔塔瓦河)
B:(森林狩猎)
C:(乡村婚礼)
D:(水仙女之舞)
A1:(主题再现)
E:(圣约翰峡谷)
A2:(宽阔的沃尔塔瓦河)
尾声:(流入易北河)
五、 讨论总结什么是民族乐派?音乐上有何特点?代表人物?(VCD——02——3分
01秒,解说民族乐派,以及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像)
民族乐派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派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精神的音乐流派。它主要以民间歌曲、午曲,民族史诗传说,以及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作品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的爱。代表人物有(俄)格林卡,紫科夫斯基等,(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波)肖邦,(匈)李斯特,(挪)格里格,(芬)西贝柳斯等。
六、 合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歌结束,(放CD)
让我们合唱《沃尔塔瓦河》、将那美妙的旋律和那迷人的风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青年友谊圆舞曲》评课——李咏雪
李晨奕
课型:音乐欣赏课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的:
1、 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
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
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1,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
2、 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