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巩固、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5-01-05 23:13:09)
标签:
小课题研究 |
如何巩固、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郁南县西江中学
坚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功的潜质,看他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能评估出来……
好的习惯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就在于坚持。
作为基础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自控能力欠缺,如果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将来之不易的好习惯随意丢弃掉。比如,好不容易每天坚持读书学习,很快就表现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中学生生活在群体中,言行举止必然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思想就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又不够强,即使以前有着良好的习惯,长期面对一些行为习惯差、缺乏上进心的同学,依然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出现明显的退步,以前的好习惯也被坏习惯代替。
如何防范好习惯的流失呢?
如果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生活计划,养成好的习惯,即使紧张,也会井然有序。有计划,有好的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有了督促性作用的计划和好习惯,再加上有效的监督方法,好习惯就能养成并得到巩固。因此,明确的计划和有效的监督非常必要。
现在的一些“怜香惜玉”的家长认为,节假日寒暑假应该让辛苦了一段时间的孩子好好放松一下,补一下,而不必管得太紧。这想法本没有错,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父母各方面都放手不管,或是管理不孩子就很容易放任自己。所以,不论是寒暑假,还是平时,家长都应当配合学校及老师,让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规划。在学校,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计划。计划学习,计划生活,主要目的是保持好习惯。例如,全神贯注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动手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窄,心智成熟较晚,不太注意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的习惯,自己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缺乏成熟的考虑。这时候,老师要耐心引导,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共同制定出双方都认可的“习惯”。最终达到,让这些“习惯”起到一个自我暗示自我约束的作用。
众所周知,即使有宏伟的目标与计划,如果不付出实际行动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应多鼓励和引导学生争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行动的矮子。执行力是养成并保持良好习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执行力不够,往往会半途而废,这也意味着我们做事需要一份坚持。建议和督促学生将自己平时需要遵守和保持的好习惯分门别类地以图表的形式张贴在桌面上或本子里等醒目的位置,每天、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结束时总结一下。也可以请同学来考核,或者可以作出承诺,如果没有做到“那件事”的话就请客,这么一来,他们一定很乐意每天都盯着你,看你有没有做“那件事”。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再针对执行的结果,予以奖励或适当的惩罚。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立杆见影,一开始就立刻就具备了某种好习惯。所以,养成好习惯也是一个坚持的过程。不只是养成习惯需要坚持,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心血来潮、朝令夕改都不可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最好坚持了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后,作一个阶段性总结,让学生简单说说、写写自己坚持好习惯的感想。比如,发生了哪些好的变化,还有哪些没有达到要求,需要努力。也可以跟学生一起探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有了好的变化,要及时激励,有了退步迹象,也要马上提醒,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