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4-07-08 21:36:12)
标签:
育儿 |
分类: 中期评估交流 |
如何把“厌学”变为“乐学”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建城罗旁小学
邮政编码:527133
【内容提要】:
一、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三、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厌学是目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问题,是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学习比较吃力,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因此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
我班学生张舒桦就具有这些特点,他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神不守舍;作业根本就不做。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还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让其爷爷奶奶看管,由于爷爷奶奶年老体弱,又不识字,老人管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张舒桦在家里对学习放任自流,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父母不关心孩子,不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放在心上。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孩子又怎能对学习发生兴趣?又怎能不产生厌学情绪呢?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管,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爷爷奶奶高兴就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并而加以有效的教育疏导。对于有厌学行为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疏导,使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呢?
一、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通过与学生本人及父母的沟通,及时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张舒桦近来的学习情况和行为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请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环境。培养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缺乏自我意识,学业成绩较差,不能把自己与环境或他人区分开来,在学习上屡遭错折,看不到自己的优缺点与特长,目标实现率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也很难主宰自己的学习。所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为此,我在课堂提问时,有意向他提出一些比较显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给予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要肯定其课堂思考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对他所表现出一点好的行为习惯要给予赞赏等。这样在关爱和激励中帮助他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他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三、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不能用单一的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关爱学习暂时差的学生要从其心理上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我经常与他谈心,倾听他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激发他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才能让他消除厌学的情绪,赢得他的信赖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让他尽快从厌学情绪中解放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我要找到张舒桦的兴趣点和闪光点。针对他的兴趣和优点,适时进行赏识教育,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激发他求学上进的愿望。努力找到他的兴趣与知识学习的相通点,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地进行兴趣迁移。这样,一方面,可以从他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或展示的特长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理想更加远大,求知求学的欲望更加强烈。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厌学者的教育疏导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细致工作,要有耐心,更要有爱心,不是单靠一种教育力量就能一劳永逸,而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愿意学习,爱好学习。从而才能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