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辅导方法

(2014-06-12 07:59:13)
标签:

情感

教育

分类: 中期评估交流

浅谈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辅导方法

 

作者: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中心小学     黄小甜

邮政编码  527129            联系电话  15107665126

        E-mail   hxt1972525@163.com

[内容提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它是表达人感觉的无声语言。虽然影响人的情感和情绪的因素非常复杂,但最根本的是,不良情绪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即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引起的。不良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不良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不良的情绪还会抑制智力水平的提高,容易让人冲动犯错。不良的情绪会使人脾气暴燥,精神萎糜不振,对学习与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小学生因为年纪轻,更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控制。小学生不良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愤怒、沮丧以及恐惧。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小学生的心理疾病,教师必须掌握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帮助小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
 
关键词   愤怒   沮丧   恐惧    辅导方法
 

一、愤怒情绪的危害以及辅导方法

    四年级的陈铃是个“脾气大王”。因为陈铃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她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她上课迟到受批评,回家后拿妈妈出气,怪妈妈没有早一点儿叫她起床;在学校值日时打扫卫生,地扫得不干净她怪同学不合作,因此对同学发脾气;考试成绩不理想,她生老师的气,说老师出题太怪太难太偏,弄得她做不出来;走路摔跤她还生路的气,怪路坑坑洼洼不平坦……总而言之,陈铃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陈铃发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怪东西不中用,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考试不理想时,陈铃会气得把试卷撕得粉碎;和爸爸妈妈发脾气时,陈铃还会摔碗、摔杯子;甚至字写得不好她也要摔铅笔、扔本子。心理学认为: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严重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中,我认为以下四种辅导方法效果不错。

1、目标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使小学生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让其他同学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进一步刺激这位发怒的学生,导致意外的出现。同时找来这位发怒学生的好朋友,带他出去走一走,和他一起听听音乐,或者让他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他自己喜欢的事。让这位发怒的学生远离使他愤怒的人和事,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目标上,他的心情就会好起来,远离愤怒情绪带给他的危害。

2、说理制怒法。当小学生动怒时,要向他们说明道理,尽量做到以理服人。最好先引导他们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小学生即将动怒时鼓励他们:“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老师所说的道理如果能切中要害,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自然冷却法。我们成人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值得那么生气了。因此,当小学生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他带到办公室,暂时不理会他。等过了一段时间,最多是半个小时,这位感到“怒不可遏”的学生看到辛苦忙碌的老师在勤奋的工作,看到好学上进的同学在虚心地询问,所有的人都对他毫不理会,好象所有的人都不关心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自然冷却,这位感到“怒不可遏”的学生完全没有了发怒的情绪反应了。上面所说到的“脾气大王”陈铃就是采用自然冷却法治好了她的坏脾气。

4、情绪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让小学生发怒时,这种情况下不妨让小学生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他的心里会爽快了很多,再也没有了发怒的情绪反应了。也可将愤怒合理地发泄出来,比如去打篮球,打沙袋,或去跳远、跑步……都能减少愤怒对小学生的伤害。但要注意指导小学生,要求他们情感的宣泄时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作出过激的行为。

二、沮丧情绪的危害以及辅导方法

    王鸣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家里一直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可是不知为什么,王鸣的成绩开始下降了,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很少举手回答老师提问,长时间地情绪低落,表现反常。一天下午,我把王鸣找来,我问:“王鸣,最近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他一言不发地看着地。“王鸣,最后冲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看他不吭声,我又问:“家长和你本人不都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吗?”没想到,王鸣“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老师,我不想上重点中学了,我要回家。”他哭得很伤心,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说:“老师就是你的知心朋友,有什么话就和老师说。”等他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他向我说了他情绪变化的原因。原来,王鸣的家里很穷,家里节衣缩食供他念书,就是为了让他考上重点中学。这使他压力特别大,觉得考不上给父母丢脸,自己也不光彩,可能是由于太紧张、害怕了,上课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而且期中考试又没有考好,这使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变笨了,无论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再喜欢他了,所以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想再学了,王鸣由于家长不当期待的压力而产生了明显的沮丧情绪。心理学认为:处于沮丧情绪状态下的人常表现为: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给自己构筑一个小天地,在那里责备自己,怨恨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悲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观念固执,自己品尝苦果。沮丧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经常受挫折引起的。它是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的,通常情况下只是偶尔短暂地出现,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但这种情绪如果长时间持续就容易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严重危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小学生人格发展还不够成熟,而且对困难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一旦出现沮丧的情绪反应,仅凭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我会及时发现有沮丧情绪的学生,并采取以下的措施使他们早日从沮丧情绪中摆脱出来。

1、成功暗示法。改变消极心态的一个办法是;避免小学生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多看自己的优势,经常回忆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成功的事情。每当小学生沉浸于挫折和失败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中时,我会帮助他们尽快从中摆脱出来,引导他们对自己过去的美好体验进行回忆。多提起他们光荣的一面,骄傲的往事,让他们恢复信心。并教导他们:要承认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要淡化失败对自身的影响。同时,教育小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来保持自信,比如用积极想象、语言暗示等办法来增强自我感觉,可明显地改变小学生沮丧的情绪。上面所说到的王鸣就是采用成功暗示法治好了他的沮丧情绪。

2、热爱生活法。一个人对生活如果缺乏兴趣,就很难热情地投入生活之中,久而久之,易陷入沮丧、失落、自卑等不良情绪中,生活的天地也会越来越狭隘。要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在面对失意的事情时,小学生就不会让自己整日处于一种消极的恶性循环中,因为另一件趣事很快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沮丧的不良情绪很快就消失了。热爱生活法还能让小学生勇于正视现实,主动寻找产生沮丧的原因,想办法尽快从沮丧中解脱出来。

3、朋友劝解法。小学生的朋友对他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朋友劝解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因为愉快的社交活动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任何一项奖赏都不能相比的。如果为了避免沮丧而不愿出去与人交往,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难以找到新的快乐和满足,甚至还会陷于原来的沮丧之中不能自拔。我会鼓励小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会使他们的情绪舒畅,遇到沮丧的情绪时,朋友的劝解能使小学生最大程度地减轻沮丧,很快从沮丧的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4、体育锻炼法。针对小学生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我对有沮丧情绪的同学采取了体育锻炼法。体育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因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沮丧,维持良好情绪。身体健康的人往往心情开朗、情绪稳定;而身体虚弱、健康状况不佳者往往容易产生忧虑、不安等情绪反应。所以,保持一个强健的身体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会让沮丧的同学参加体育锻炼,让他们累得气喘吁吁,出了一身的大汗,沮丧的不良情绪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三、恐惧情绪的危害以及辅导方法

  李英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天一黑,她就不敢出门,甚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心里也会无缘无故产生一种恐惧感觉。为什么李英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呢?原来她家里很有钱,是农村里少有的富裕家庭。她的家长富而思进,在李英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对她开始了早期教育。先是弹钢琴,后是学画画,念英语,算算术……尽管李英勉强能断断续续地弹完《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样简单的歌曲,但她乐感不强,看不出她有学音乐的天赋。更何况,她对学音乐没有半点的兴趣。李英每天晚上练琴就像受刑似的,因为如果达不到要求,妈妈就要打她的手掌,或者将她关在一间黑屋子里。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凶巴巴地说:“练不好琴,我就不要你了,让狼吃了你。”或者是说:“等天黑让鬼把你带走。”吓得李英拼命哭喊。所以现在,李英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像李英的这种反应就属于典型的恐惧情绪反应。有的人特别怕小动物,如小老鼠、小狗、小兔;有的人走在路上害怕汽车;有的人怕上高一点儿的楼梯;有很多人害怕见到生人或客人等。心理学认为:在这些害怕心理中,有些属于正常现象,如人一般都有点儿怯生,见到陌生人都会有点儿害怕;有些则不正常,如怕上楼梯,怕看见汽车等。心理学描述到: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原始情绪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觉得无能力摆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退避的动作并伴有异常激动的表现和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毛发竖立、惊叫并有奇怪的面部表情等。恐惧情绪对小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会导致他们养成怯弱的性格,甚至精神失常或猝死。我希望以下的辅导方法会对他们有帮助:

1、脱敏治疗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反应有一种习惯化倾向,习惯化指每当某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就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但当这种刺激不断重复出现时,人对它的反应性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不再对此反应,就好像产生了一种习惯似的。因此,不断地重复做某一件事,就可以对这事产生习惯化的反应,从而降低人的反应性。同样,如果让人反复接受恐惧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习惯成自然了,便不再害怕这种刺激物。例如让李英每天都一个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一直关上一个星期以上。慢慢地,她才会消除黑暗带给她的这种恐惧。当然,反复练习的开始时要注意降低难度。为了消除对黑暗的恐惧,开始时只要求关上20分钟,以后才逐渐向30分钟、5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推进。

2、掌握知识法。恐惧的产生大多是因缺乏科学知识而胡思乱想造成的。有位科学家说过,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生怕黑,一到天黑就担心会不会出现妖怪或魔鬼之类,当他知道所谓的妖魔鬼怪之类不过是人们虚构的,他就不会再有这种恐惧的情绪了。通过课本、报纸、课外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小学生宣传科学知识,小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消除对妖怪或魔鬼的恐惧,消除对黑暗的恐惧。

3、釜底抽薪法。我认为:李英的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因而改变其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指导其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克服恐惧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从此以后,妈妈不再强迫李英做她不想做的事情,不再强迫她做她做不好的事情,这种釜底抽薪法,就能很好地消除小学生的恐惧情绪。

4、力量转化法。恐惧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能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我们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恐惧情绪变为学习的无穷动力,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恐惧情绪运用不当,才会伤害自己。运用得当,就会变成强大的探索未知的动力。充分调动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鼓励他们去探索什么是恐惧;去探索什么原因会引起恐惧;去探索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早就对恐惧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也就不会再有恐惧的不良情绪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养成探究的习惯,养成主动去获取科学知识的习惯。采用力量转化法可以令小学生大大地开阔了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既克服了恐惧的不良情绪,又养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更能培养小学生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可以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的良好习惯。只要小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算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恐惧情绪时,也会将恐惧情绪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孩子们天真幼稚,把所有的情感都挂在脸上,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们,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就能发现孩子们的情绪变化。现代的社会复杂多变,导致小学生的思想也变得复杂,受到不良情绪困扰的小学生变得越来越多,严重地妨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众多的不良情绪中,愤怒、沮丧、恐惧这三种不良的情绪最为普遍,存在的隐患也最大。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奉献出全部的精力,想出千方百计来,掌握越来越多的心理辅导方法,引导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掌握理性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能帮助小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

参考文献:[P]陈智《心理咨询》      四川大学出版社

         [P]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P]陈会昌《人格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P]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