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藏龙涧
标签:
游记我的驴行漫记旅游 |
穿越藏龙涧
这是一篇曾在2014年发表在《济南三人行户外》网站的游记,由于近来该网站改版导致我的用户名和密码丢失,不能正常的转发分享,只能将过去发表的游记拿出来进行编辑发到自己用户名下的新浪微博和博客,以及QQ日志上。

位于济南南部山区的藏龙涧在驴友界分外闻名,有人曾把穿越藏龙涧作为户外驴行爬山合格的标志,完成藏龙涧的穿越可以视为户外“小学毕业”水平,说起济南的藏龙涧不仅名气不小,传说这里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其中最早的传说是大禹治水曾在这里擒拿过龙,龙的巨爪掠过山间便形成了藏龙涧。此外,民间还曾传说在此祈雨十分灵验,传闻宋代的苏轼、苏辙,元代的张养浩,清代的丁宝桢等古代达官贵人和名人大咖们都曾于大旱之年在这里求过雨。而且,这里是距离市区最近的山区,且有众多公交车线路途经这里是交通最方便的山区,藏龙涧就在济南奥体中心和浆水泉水库附近的南部山区,闻名的龙洞就在山中。



2014年5月11日(周日)的早晨,济南上空仍阴云不散、细雨朦朦,原计划报名随驴友团穿越博山的驴行因下雨而取消,可自从利用周末休息日确定驴行济南南部山区的目标,让户外活动成为我在济南异地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让户外驴行成为我打发双城生活中富裕时间的重要方式,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辜负了这个不回家探亲的休息日,更不能在空寂的宿舍耗去宝贵的时光,便只身顶着蒙蒙细雨、冒着轻雾离开宿舍,辗转于15路、49路公交车到达浆水泉村,穿戴好防雨装具后通过电话,在三人行户外的“驴头”杨智的远程指导下,发扬敢于只身旅行的精神,从浆水泉大坝开始,勇敢地顶着小雨踏上了陌生的征程,开始穿越藏龙涧。

穿过浆水泉水库大坝进入山区,附近的村庄在这里建设了许多简易的旅游设施,可长期缺少维护和管理显得破烂不堪,由于天空中飘着细雨,弥漫着浓雾,周围好像没有游人在此游玩显得空寂冷清,按照炉头杨智电话指导,沿着各个户外驴友队爬山时在路旁树干上系着的红布条所指明的路线开始了爬山,刚翻过一个山包走到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往南望去雨雾中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可看到远处绝壁上建有报恩塔,据驴头说这里以前是济南老八景之“锦屏春晓”,可以说是藏龙涧穿越的起点。




小雨似乎越下越大,浓雾好像越来越重,耳边只是听到雨滴敲打树叶的声音,眼前只是看到经雨水洗刷显得翠绿的树叶,爬山的路上清静得毫无响动,随着路上留下来的标志越来越少,手机的信号也时有时无,与驴头杨智的电话联系也中断了,当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不知向哪个方向走时发生了一件诡异之事而百思不得其解,我顶着薄雾和细雨走到一岔路口向路旁一位打着雨伞、头包着围巾的中年妇女问路时,她操着东北口音给我指了路,我顺着她指的路走了半天,不是下山坡就是上山坡,绕过一个山包又回到原地而感到困惑,再想找那位中年妇女时却没有了踪影,回忆长得面貌又记不清楚,正在为难时偶遇到两位爬山的夫妻途经此地,我便把我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向他二人做了介绍,那单姓男人听我介绍后指着后边坡地说那是一片坟地,由于当时浓雾弥漫看不清楚,我听后顿时有种毛骨悚然之感,连随他一起爬山的妻子听完后也吓得惊叫起来,当听说我是第一次只身穿越藏龙涧时很受鼓舞和感动,他们的住家就在山脚的小区,有空闲时经常穿越爬山,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考虑到我的安全便叫我随他们一起行动。
随后我们一行三人继续在浓雾和雨中前行穿越,而且,山路也越来越险,可行走在由驴友踩出来的山路还是能够前行,往下走不远就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黑峪面条,听说是驴友们命名的著名黑峪大饭店,黑峪原来是一个小村庄,四周环山,出村只有羊肠小道,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们集体搬迁到山外,有一户人家在这荒无人烟的老村庄经营着小饭馆,被路过此地的驴友们称黑峪大饭店,在这里可以吃到每碗8块钱的面条,可今天雨雾的原因饭店没有开张,我们只好在此吃着随身携带的面包充饥。




饭后逐渐开始手足并用下行到山谷底部,行走在山谷之中可以看到两侧山崖如刀劈斧削,最高处逾一百多米,因其特殊的地理结构,山谷里传来的风声低沉如龙呤恰似其藏龙涧的名称,况且,这里狭长的山谷里,每条狭谷都很相似,加之四周的山体形态也都大同小异,天色昏暗时在这里很容易迷路,听他们说这里经常有爬山迷路的驴友,所以,没有经验尽可能不要只身来穿越。山谷之中不是小断崖就是小水潭,再加上雨中湿滑,稍不注意就会有危险,就连很有爬山经验的单姓男人在一个小断崖下,在扶他妻子下断崖时不注意一只脚滑进水潭里湿了鞋,一路上诸如此类险情不断。




一路上与单姓夫妻俩边走边聊,通过聊天才知道我们的岁数差不多,他三年前从部队转业到监狱管理局工作,他妻子是个小学老师,孩子刚考上大学不在身边,他家就住在山脚下的那片公务员小区,空闲时经常来这里爬山穿越,今天原来以为是场小雨便来这里爬山,没想到雨势不减浓雾弥漫,还遇到我一起爬山,算是有缘吧。



说起这缘分来,我们在路上还遇到一位资深张姓驴友只身穿越藏龙涧,他是自己开车前来,把车停放在藏龙涧的另一个起点龙洞外,奥体中心的附近,那位单姓男人建议我不要走回头路再返回浆水泉水库出山,而是让我跟着这位张姓驴友从龙洞附近出山,那张姓驴友爽快地答应了,还不断地说这爬山穿越最好是坐公交车来,可以毫无顾虑地从任何出口下山返回。随后我跟着老驴友从颇有登山难度的一线天,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的石缝中,从谷底手脚并用踩着原本已被人们踩踏成沙土再经雨水浸泡成泥浆的小道,拔高有近百十米登上山顶离开藏龙涧,再顺着驴友踩出的小道走过被封为军事禁区的龙洞到达奥体中心,

最后带着浑身的泥泞、满脚的泥巴和身心疲惫,穿越了藏龙涧、一线天、黑峪、龙洞,历时六小时,穿行近十公里,老驴友又专程把我从奥体中心送到省体中心乘K139公交车返回宿舍,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周日。

藏龙涧的穿越感受很多,偶遇的情况也多,更重要的是遇到愿意帮助的好人比较多,此外,也有诡异的事情,虽然不是真实的,但也还是心有余悸,在此也提请户外驴友们注意安全,不易只身穿越藏龙涧。在只身穿越藏龙涧过程中,可谓困难多、风险大,岔路多、山路滑,困难之中众人帮助多,对向我提供帮助的以下三拔人表示感谢。一是三人行驴友队的杨智驴头,向我推荐了风景秀丽的穿越行程,还不断电话指导行进的方向;二是行进路上偶遇家住附近休闲爬山的单姓夫妻二人,在得知我初次到此穿越,便专门不辞辛苦为我作向导带我走出藏龙涧深沟;三是路遇张姓老驴友带我走出一线天,还开车送我到车站。
(修改于2020年春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