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淮南老年教育》刊登拙作老有所学,

老有所学,自得其乐
暮年学做读书郎,嚼字咬文攻韵章。
绘李描桃酬壮志,填词作赋颂家乡。
意倾翰墨从师起,情寄书山练笔忙。
诗不值钱常独醉,时光催老待商量。
我叫孙登先、安徽怀远人,1945年出生,1965年入伍,1971年转业到西安装备研究院附属工厂当工人,1972年10月调回淮南煤矿工作,1996年6月退休。我只有初中文化,原先对古典诗词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写诗了。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我现在不仅会写诗词,而且出版了自己的诗词专集,并先后加入了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淮南市作家协会、淮南煤矿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并被推选担任了淮河能源集团诗词学会《枫叶诗刊》编委。
从2009年算起,我先后进入田家庵区老年大学诗词班、淮南市老年大学二校诗词班、淮南煤矿诗词研讨班、凤台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到今年已有12个年头了。刚开始学习古诗词知识的时候,我基本是一窍不通。慢慢地在老师们的指导和诗友们的帮助下,特别后来在周文龙会长等老师精心传授指导下,诗词学习逐步有了进步,不仅粗通了格律,还敢于拿起笔来尝试着写诗。老师们不厌其烦的讲解和诗友们坦诚交流切磋,不断地提升了我的诗词写作水平,更使我人生境界得到升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刚开始学习写格律诗也非常艰难。有一次,我拿一首自己写的七律请一位老师帮我看看,他接过去连看都没看就把我的诗撕了,嘴里还说:淮南都没有一个会写七律的,你还想写七律……当时我的心也被撕碎了。然而我并没有灰心,我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当我十分迷茫的时侯,有一位诗友问我可到凤台县老年大学听周文龙会长讲课?我爽快地答应了。这时正赶上周会长讲怎样写律诗。其中周会长讲到写律诗的三要素:第一字词声调要讲平仄,第二要按规则要求韵脚要押平水韵,第三中间两联要讲对仗。听了周会长的课,我真是茅塞顿开。从此,我便成了周会长“铁杆粉丝”。有一年凤台县修大桥,车绕道路远,乘车时间长。很多诗友都不去凤台听课了,而我仍一如既往地坚持。除了周会长,胡老师和李老师经常也指点我,我的进步越来越大。最近我又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深深感悟》:
浮生如梦苦辛多,世路匆匆历挫磨。
觅得诗文几多趣,剪裁岁月赋新歌。
现在,我对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回顾自己的一生,因为坎坎坷坷的生活经历,令我淡泊名利,只想托韵语以博欢,寄山水以快乐,借风月以抒怀。
白首闲居找乐方,人生能有几多长。
不为苦涩现时憾,何究酸甜昔日尝。
把酒岂能浇块垒,挥毫即可润心房。
枫林唱晚一支笔,仄仄平平伴夕阳。
十多年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学习,通过自己刻苦地自钻自学,从不了解古诗词不懂格律规则要求到粗通格律声韵,再到能拿起笔来进行写作,并且写出比较不错的作品,这其中的辛苦与快乐是难以言表的。我曾写过一首《学诗乐》,用来表达我内心的学习心得:
一样题材百样诗,纵横比赋任飞驰。
诗书寻味心常乐,枯木逢春展笑姿。
现在,我几乎把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与自己的晚年生活、人生乐趣融为一体,诗即我,我即诗,诗与我在灵魂深处结为一对孪生兄弟,相依为命,不离不弃。
七秩阿翁酷爱诗,今时起步未嫌迟。
雕章琢句案台共,引典据经书籍持。
常效苏辛歌皓月,也吟李杜抒情词。
窗前秉笔忘餐饮,惹得婆姨笑我痴。
十多年来,我所创作的诗词作品先后发表在《中华诗词优秀作品选》、《中国诗词精选》、《中国诗词》、《当代文人》、《楚风汉韵》、《诗词月刊》、《安徽吟坛
》、《硖石诗词》、《抗疫诗存》《淮上风雅颂》、《淮南文艺》、《淮上诗友作品选》以及《凤台文艺》、《淮南矿工报》等多家报纸刊物上。有时我也在想,自己写了东西,而且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不也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吗?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十多年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使我深深感受到政治上有了荣誉感,组织上有了归属感,生活上有了幸福感。出书是我一生的梦想,但我深知自己人微言轻,语言功力欠缺。在周文龙会长的鼓励下,去年,我决定把十多年来的习作汇编成册,取名《无名吟稿》,正式出版了。诗集出版后,得到广大诗友们的称赞,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现在还在所在社区担任退休老党员支部的书记。我老伴是退休教师,对我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写作诗词也很体谅支持。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学员,我决心像周恩来总理生前教导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暮年学做读书郎,嚼字咬文攻韵章。
绘李描桃酬壮志,填词作赋颂家乡。
意倾翰墨从师起,情寄书山练笔忙。
诗不值钱常独醉,时光催老待商量。
我叫孙登先、安徽怀远人,1945年出生,1965年入伍,1971年转业到西安装备研究院附属工厂当工人,1972年10月调回淮南煤矿工作,1996年6月退休。我只有初中文化,原先对古典诗词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写诗了。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我现在不仅会写诗词,而且出版了自己的诗词专集,并先后加入了淮南硖石诗词学会、淮南市作家协会、淮南煤矿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并被推选担任了淮河能源集团诗词学会《枫叶诗刊》编委。
从2009年算起,我先后进入田家庵区老年大学诗词班、淮南市老年大学二校诗词班、淮南煤矿诗词研讨班、凤台县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到今年已有12个年头了。刚开始学习古诗词知识的时候,我基本是一窍不通。慢慢地在老师们的指导和诗友们的帮助下,特别后来在周文龙会长等老师精心传授指导下,诗词学习逐步有了进步,不仅粗通了格律,还敢于拿起笔来尝试着写诗。老师们不厌其烦的讲解和诗友们坦诚交流切磋,不断地提升了我的诗词写作水平,更使我人生境界得到升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刚开始学习写格律诗也非常艰难。有一次,我拿一首自己写的七律请一位老师帮我看看,他接过去连看都没看就把我的诗撕了,嘴里还说:淮南都没有一个会写七律的,你还想写七律……当时我的心也被撕碎了。然而我并没有灰心,我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当我十分迷茫的时侯,有一位诗友问我可到凤台县老年大学听周文龙会长讲课?我爽快地答应了。这时正赶上周会长讲怎样写律诗。其中周会长讲到写律诗的三要素:第一字词声调要讲平仄,第二要按规则要求韵脚要押平水韵,第三中间两联要讲对仗。听了周会长的课,我真是茅塞顿开。从此,我便成了周会长“铁杆粉丝”。有一年凤台县修大桥,车绕道路远,乘车时间长。很多诗友都不去凤台听课了,而我仍一如既往地坚持。除了周会长,胡老师和李老师经常也指点我,我的进步越来越大。最近我又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深深感悟》:
浮生如梦苦辛多,世路匆匆历挫磨。
觅得诗文几多趣,剪裁岁月赋新歌。
现在,我对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回顾自己的一生,因为坎坎坷坷的生活经历,令我淡泊名利,只想托韵语以博欢,寄山水以快乐,借风月以抒怀。
白首闲居找乐方,人生能有几多长。
不为苦涩现时憾,何究酸甜昔日尝。
把酒岂能浇块垒,挥毫即可润心房。
枫林唱晚一支笔,仄仄平平伴夕阳。
十多年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学习,通过自己刻苦地自钻自学,从不了解古诗词不懂格律规则要求到粗通格律声韵,再到能拿起笔来进行写作,并且写出比较不错的作品,这其中的辛苦与快乐是难以言表的。我曾写过一首《学诗乐》,用来表达我内心的学习心得:
一样题材百样诗,纵横比赋任飞驰。
诗书寻味心常乐,枯木逢春展笑姿。
现在,我几乎把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与自己的晚年生活、人生乐趣融为一体,诗即我,我即诗,诗与我在灵魂深处结为一对孪生兄弟,相依为命,不离不弃。
七秩阿翁酷爱诗,今时起步未嫌迟。
雕章琢句案台共,引典据经书籍持。
常效苏辛歌皓月,也吟李杜抒情词。
窗前秉笔忘餐饮,惹得婆姨笑我痴。
十多年来,我所创作的诗词作品先后发表在《中华诗词优秀作品选》、《中国诗词精选》、《中国诗词》、《当代文人》、《楚风汉韵》、《诗词月刊》、《安徽吟坛
》、《硖石诗词》、《抗疫诗存》《淮上风雅颂》、《淮南文艺》、《淮上诗友作品选》以及《凤台文艺》、《淮南矿工报》等多家报纸刊物上。有时我也在想,自己写了东西,而且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不也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吗?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十多年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使我深深感受到政治上有了荣誉感,组织上有了归属感,生活上有了幸福感。出书是我一生的梦想,但我深知自己人微言轻,语言功力欠缺。在周文龙会长的鼓励下,去年,我决定把十多年来的习作汇编成册,取名《无名吟稿》,正式出版了。诗集出版后,得到广大诗友们的称赞,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现在还在所在社区担任退休老党员支部的书记。我老伴是退休教师,对我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写作诗词也很体谅支持。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学员,我决心像周恩来总理生前教导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前一篇:勿忘国耻,九一八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