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行】苏州四大园林之狮子林

标签:
苏州狮子林世界遗产燕誉堂九狮峰 |
分类: 华东游 |

狮子林,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元至正二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

明洪武六年,73岁的大画家倪瓒途经苏州,曾绘《狮子林图》。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

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

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

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转,迷似回文”。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景区座北朝南,拱形门洞上刻着“师子林”三个隶字,相传此字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御笔。景区正门关着,游客从两侧边门进出。检票进入前院,迎面是一幢高敞的大厅。
屋脊上塑有福禄寿三星雕塑,意为“三星高照”。此厅原是贝家祠堂。走进大厅,堂上陈列清式红木雕花靠椅、茶几,中间是一对青铜南狮,很是活泼可爱。抬头见梁上高悬“云林逸韵”横匾,为著名苏州籍书法家顾廷龙手书。

堂上挂有一副柱联“枕水小桥通鹤市;森峰旧苑认狮林”。上联“枕水小桥”,突出苏州水乡景色。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用在联句中更显狮子林的仙风逸情。


庭院后面是主厅,名“燕誉堂”。“燕誉堂”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所,以“燕誉”为堂名,意在主人与客同乐,欢聚一堂。乾隆皇帝游狮子林时,“燕誉堂”为临时御膳房。中堂屏风挂有八幅楠木板,上刻园主贝仁元于民国十四年撰写的《重修狮子林记》。

走出“绿玉青瑶之馆”,西侧是峰峦叠嶂的太湖石假山,放眼望去规模极其宏大,堪称石海云山;而且堆砌艺术高超,下有洞窟,上下串连,洞洞相通,如入迷宫;上有峰峦,峰峰错落,出神入化。




踏着光滑的青石台阶,登到假山深处,见山巅有座方形小屋,堂上挂着“卧云室”横匾。有介绍说,“卧云”语出金代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此室建于假山中央,原为寺僧静坐养心的禅室。

四周环以酷似群狮起舞的峰峦叠石,小楼恰似卧于峰峦之上。古人称石为云根,高山为云顶,室命“卧云”意为高远,营造出“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超然意境。





走下假山,返回庭院,院北一幢建筑名“小方厅”。厅上高悬“园涉成趣”匾额,意思是天天在小园独步,自有乐趣;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挺有意思。表达主人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的情趣。

小方厅院墙辟有四窗,窗花分别为琴、棋、书、画四物,精美而又古雅。米芾号称海岳外史,满园奇石以“书圣”志趣立意,更添逸趣。对句亦为咏景。









离开小方厅,绕过九狮峰,便是花园区的正厅“揖峰指柏轩”。厅为楼式建筑,底层称轩,有围廊,翻轩有挂落。厅堂前假山林立,柏树龙盘虬绕。

“揖峰指柏轩”右前方池边有幢庄重典雅的轩厅,名“花篮厅”。有介绍说,此处原为荷花厅,不慎焚毁。后将娄门郑宅花篮厅移建于此。花篮厅步柱不落地,柱下端雕刻成花篮状,故名。



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轩”,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明代高启的诗句“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花篮厅右后侧一幢建筑名“古五松园”。堂上“古五松园”匾额由南汇一百零一岁老人苏局仙手书。据说园内原有五棵古松,故狮子林曾名“五松园”。如今古松早已无存,唯见堂上悬挂一幅李复堂先生画的《五松图》,观物思景,令人遐思。五松,古人屡有题咏。

“古五松园”右前方池边有一座描金重彩的方亭,名“真趣亭”。有介绍说,乾隆皇帝曾五游狮子林。乾隆二十二年,首次带着倪云林的画图,展卷对照游览,有“假山似真山”、“疑其藏深谷”诗句。五年后,又游狮子林,见园内“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遂赐匾“画禅寺”。

乾隆二十九年,乾隆三游狮子林,见峰峦俯仰多姿,石洞剔透空灵,环境幽雅清静,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叹》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并御赐“真趣”匾一块。


步行来到对面的“湖心亭”。亭额挂有“观瀑”匾额,又名“观瀑亭”。此亭建于水池中央,有曲桥与两岸相连,土山上有股人造瀑布落入池塘。那是在山坡悬崖处用湖石筑成五级水池,山顶一缕清泉落下,成五叠逐级下泻,虽无奔腾之势,恰有涓涓细流不息之美。

站在湖心亭,环顾四周皆景:北有真趣亭、石舫;西是问梅阁、听涛亭;东看花篮厅、见山楼;南见接驾桥。

真趣亭下是一艘石舫。此舫虽无北京颐和园石舫装饰华丽,但其质朴的外观,简洁的装饰,恰能反映江南的水乡意趣。船头舱口有副对联“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风露宵凉”。石舫横列池边,是个极好的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