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行】兴宁客家围龙屋之首进士第

标签:
广东梅州兴宁进士第围龙屋 |
分类: 华南游 |
进士第位于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历经三代不断扩建完成现在规模。原名“荣秩第”,因其第二代五子如柳公中武进士后,更名“进士第”。
进士第坐南向北,为三堂八横二围龙屋,此外加一横屋是6间书院,分布面积1742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
外围用三合土夯墙,里屋土木构筑,灰墙瓦面,硬山顶。中堂主梁镏金浮雕,每根主梁两端枕着一对麒麟。2009年12月公布为兴宁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东规模最大的围龙屋建筑群。
进士第大屋由王氏“三槐堂”十八世祖萍宇公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兴建,占地33亩,两层楼宇,一层三百间设置,是十大古民居中面积最大、“社会功能”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围龙屋。
远望,进士第规模宏伟、整齐壮观、座落有序、鳞次栉比,是古代中原地区的豪门大宅。近看,大屋建筑中规中矩、结构严谨,宽敞明亮、整齐舒适,既彰显仁义中庸的儒家思想,又蕴含阴阳平衡的道家玄机。
南宋末年,客家人为避战乱南下迁徙。他们聚族而居,为避寇难,择其地势险要,利于固守而且有水源的地方,修建起一座座规模宏大、结构坚固的围屋土楼,在漫长的年代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兴宁客家人聚居的村落中,分布着诸多古朴典雅的围龙屋,这一粤东客家地区最普遍的宅居建筑,在传统社会中,它在成为客家人的安身之处,居家定所的同时,又以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的形式尽显地域特色,人文风情,成为地域文化特色名片。